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珊悦足足买了好几大卷的红色宣纸、各色彩纸也皆买了一张,喜的老太太摸来摸去好不喜欢。
老太太名叫齐春花,原来是山东高密一带人士,当年大饥荒跟着丈夫一起闯关东来的东北。
老太太是1924年生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四岁缠脚,六、七岁开始随母亲学剪纸、作画。
齐春花十来岁时,家中称得上是中产户,父母便把她送到县里一个姑姑家去读书。
身着蓝士林布学生短袍、挂着绣花书包的齐春花,无论识字、唱歌还是画画都很出众。
学校不远处的城隍庙,是她的最爱。
这里有她既敬畏又神往的神像,也有精雕细刻的佛龛和绣工华丽的锦帷、绣片;庙里的彩绘壁画上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老太太炕头立柜和墙壁上粘贴的满满的剪纸作品,大多数都带有仙姑神女的元素,这些神灵们图像对她剪纸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愉快的学校生活使她的心中充满欢乐。
“一树梨花靠粉墙,娘到绣房教贤良。
一学针线毛帘绣,二学裁剪缝衣裳。
三学人来客去知大礼,四学莺歌把家当。”
老太太坐在炕头上哼唱起当年的歌谣。
老太太回想起那段轻松快乐的时光,连昏花的老眼中都满是温情和怀念。
“俺那时候总能比别人唱得好,总能给同学们讲这讲那,我们班上几个男生都不敢正眼看我。
那耳根子红的哟,好似园子里的红辣椒!”
可早在她4岁那年,父亲就给她订下了娃娃亲。
由于公公家再三上门催婚。
还没读几年书,享受多少快乐生活的齐春花便辍学了,回家跟着妈妈学做女红,为自己备办嫁妆。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心灵手巧的齐春光很快就掌握了剪花绣叶。
在她17岁的时候就被婆家迎走了,嫁给了一个性格沉闷的男人。
齐春花带上精心绣制的嫁妆,连同她念过的书、砚台和一把口琴。
结束了一个女孩子欢乐和幸福的梦,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媳妇。
“齐奶奶。
你婆家干嘛那么催着你家把你嫁过去?等你念完书不行么?”
珊悦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有学问有才情的女子能够甘愿嫁给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泥腿子。
“你还小不懂那个。”
齐春花呵呵的笑着,“在婆家心里,女人家念书都是白糟蹋钱,早点把我娶过去。
他们家还能多一个壮劳力。
媳妇儿,不就是被婆婆支使着干活的么?”
珊悦撅撅嘴巴,“那您丈夫他,对您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