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8章(第1页)

宝玉在脂粉堆中长大,摸一摸是他的专利。

长到十五、六岁,渐渐知道缩手。

关于这缩手,稍后再谈。

美丽,善良,公道,细致,薛宝钗完全符合&ldo;女子无才便是德&rdo;的标准。

更何况她还有才,锦心秀口,随手一挥便是好诗。

且看她咏柳絮的《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词的末两句,红学界引用过无数次。

宝钗善于借力,也的确上了云青。

只是有点高处不胜寒。

有论者巴望&ldo;钗黛合一&rdo;,让贾宝玉享大福。

享大福固然好,符合一些阅读心态,但事实上不可能。

《红楼梦》的续作中有一本《红楼圆梦》,却流传不下来,盖因它破坏了悲剧的格局,只求迎合浅层次的阅读。

曹雪芹洞悉各类俗文化,但他的艺术决不庸俗,毋宁说,他是雅得不能再雅。

宝钗和黛玉,有融合的地方,却更有尖锐的对立。

宝钗是大家族的产物,她是维护家族的,抑制人性的,每每规劝宝玉留意仕途,碰了几回钉子还要说,可见她在这方面意志坚决。

宗法社会的&ldo;基因链&rdo;,宝钗是符合遗传标准的一环。

布置那&ldo;吃人的筵席(鲁迅语)&rdo;,有宝钗一份功。

而她不自知,似乎只凭&ldo;遗传指令&rdo;去行动,到头来自己也栽了。

曹雪芹其实把薛宝钗写得十分明白,而写得明白的前提是看得明白。

钗黛合一,断不可能。

两个宝二奶奶加一个宝玉,只能跳蹩脚的三人舞。

钗黛俱是心性高,艳力强,才华压倒须眉。

二艳相争,必有一伤。

要不就让那宝玉吃不了蔸着走。

三人舞,可能根本没法跳。

钗黛合一这一层,入不了曹雪芹的巨眼。

只能入末流作家的咪咪眼。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太太房里的大丫头金钏,挨了王夫人的打,忽然投井死了,王夫人感到自己难脱干系,将受舆论攻击,颜面上很难过去。

这节骨眼上,薛宝钗讲了一段被红学家高度关注的话:&ldo;据我看来,他(金钏)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傍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儿,岂有这些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rdo;

宝钗真会劝,说到了点子上,卸掉了王夫人的负罪感。

王夫人先说她有罪过,宝钗笑道:&ldo;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但据我看来…&rdo;宝姑娘微笑着的这一转,叫人印象深刻。

主子的慈善面目是需要维护的。

一个主子杀了人,另一个主子替她把负罪感剔除干净。

难怪不少学者都盯上了大观园内的阶级斗争。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