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4章(第2页)

他的心太柔韧、开阔,可以无忧无惧地包容一切。

修忍辱波罗蜜的行者就像大地,因为有承载万物的能力,才匍匐在万物的脚下。

4精进

通过布施,我们学习放下贪著;执著减轻,行为便不那么容易造成伤害,这是持戒;不容易起嗔恚心,这是忍辱。

生活中由此而来的变化令人欢欣鼓舞,于是我们的六度之行进入一个新阶段:欢喜、持续修行的阶段。

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

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兴趣,因而想知道更多。

如果生活过于繁复,妨碍了这种求知,我们便欢欢喜喜地让生活简单。

如果这种求知需要一辈子,我们便一辈子欢欢喜喜地走在求知之路上,不因为旅途艰辛漫长、看不到终点也似乎没有终点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5禅定

禅定是指舍弃散乱。

一般未经过禅修训练的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心念,总会不由自主地攀缘外境。

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之中不散乱,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初学者而言,寂静处远离诱惑和嘈杂,是帮助生起禅定的理想环境。

前辈的修行者们也一再赞叹寂静之地的殊胜功德。

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

6智慧

般若空性超越文字,从感受上来说,它比较接近于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执、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

一切皆有可能。

以开放、清明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将体会到无所不在的空性。

我们很真诚地发了菩提心,愿意从此走上大乘菩萨道,可心底还是窃窃希望情况一旦变糟,自己有路可退。

这毫不奇怪,总想开溜是我们的一贯反应。

如果不是假设有路可退,我们恐怕什么事都不敢做。

然而,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单向的,人生根本就是一条单行道。

任何事情发生了就无法重来,我们也无路可退。

菩萨戒帮助我们放下早先的自欺。

如果真的相信轮回中所有众生在本性上皆与诸佛无别,就该知道在与众生的关系上,我们早已别无选择。

菩萨戒不是无中生有,事实本来如此,受戒前后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态。

受戒意味着我们不再以为自己与众生是割离的,不再相信自己与众生能割离开。

这个认识如此鲜明有力,不断鼓舞着我们尚很脆弱的菩提心。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