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楷行礼毕,静静等待着朱元璋开口。
“朱爱卿,”
朱元璋缓缓开口,“近日,朕收到多封奏折,提到国内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学府师资力量薄弱。
此事,你有何看法?”
朱楷听后,心中一动,这正是他一直关注的问题。
他恭敬地答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认为,要提升国家的整体文化水平,先要从教育抓起。
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才能的人才。”
朱元璋微微点头:“那你有何具体建议?”
朱楷想了想,说道:“臣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增设更多的官办,选拔优秀的教师,同时制定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
“好,”
朱元璋赞许道,“朱爱卿,此事就交给你来负责,务必尽快拿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臣遵旨。”
朱楷领命而出。
回到府中,朱楷立即召集了几位亲信,商讨具体的实施方案。
其中一位名叫李文的官员说道:“大人,此事虽好,但所需资金庞大,如何筹集呢?”
朱楷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入手,同时也可以寻求民间的资助。
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计划做得足够好,自然会有识之士愿意出资支持。”
李文点头赞同:“大人所言极是,那我们何时开始行动?”
“明日一早就去拜访几位有识之士,争取他们的支持。”
朱楷决定道。
第二天,朱楷带着李文等人,拜访了几位京城中的名士。
他们当中有一位名叫陈先生的老学者,素来关心民生疾苦。
“陈先生,”
朱楷恭敬地说道,“我们此次前来,是想请您支持我们的农业改动革新计划。”
陈先生听后,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朱大人,老朽一向关心民生,但不知您具体有何打算?”
朱楷听后,心中一喜:“多谢陈先生,有您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了。”
一个月后,朱楷将筹备情况汇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后,十分满意:“朱爱卿,你们办事效率很高,朕很满意。
希望你们能尽快将这些水利工程建成,让更多的人受益。”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朱楷郑重承诺。
随着水利工程的建成,北方地区的旱情得到了缓解,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朱楷时常亲自前往各地视察,确保工程的质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