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若是元春再将病气过给了太上皇呢?就太上皇要死不活的样子,一个弄不好驾崩了,这罪地又算谁的?
没错。
黛玉压根就不想去,尤其是听到春纤有一句没句的说着那日再热闹,也得受罪的话。
至于省亲别院的景色…豆腐渣的工程不看也罢。
按着原著上的省亲描述,省亲那天,荣国府是起早就折腾,然后一直到天黑了,元春才会从宫里出来,一直闹到大半夜,无春才拍拍屁股走了。
等元春走了,你到时候是回家还是住在荣国府呢。
都不够折腾的。
再一个,老太太巴巴的叫人来请。
天晓得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等着她呢。
若是真的有什么事,你叫她当时怎么办
不敢回绝,估计也不敢应下来吧。
为难着呢。
你猜黛玉为什么这么想。
还是因为最近几次去荣国府,黛玉明显发现贾母总是叫她多跟宝玉玩。
那宝玉,自打在碧纱橱的时候,就不被黛玉所喜。
后来还这样那样的事一出,黛玉就更不喜欢宝玉了。
加上春纤在一旁上的‘眼药’,说老太太可能有亲上做亲的念头,介时骨血回流…直接给黛玉叫出一身冷汗。
第一百五十六章
所谓骨血回流,是指舅舅家的儿子娶了姑姑家的女儿。
这种结亲的方式又唤做‘姑血倒流’,‘血脉逆流’。
婚配结亲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子嗣,但这种结亲的方式在很多地方都被认为不吉利。
是会绝嗣,断了传承的那种不吉利。
春纤瞧不上宝玉,黛玉也瞧不上他。
在黛玉也瞧不上宝玉的前提下,多上几回眼药,加深这种讨厌,是春纤最愿意做的事。
其实这种亲上加亲的亲事在古代非常的普遍,若不是春纤见天的在黛玉耳边嘀嘀咕咕的,黛玉也不会真的会记在心里。
近亲的亲事也未必都会生出夭折和弱智的残疾小孩,可这种概率比非近亲的亲事高是肯定的。
而春纤劝黛玉的时候,也将这些事情都跟黛玉说了,然后还巴巴的提了一回遗传学。
贾政如何,贾环如何,凤姐儿如何,薛蟠如何,最后再瞧瞧宝玉又如何。
先不说林家这边能给未来的孩子遗传点什么,只说上面那些人一样遗传一点特色性格给宝玉的孩子,就得要了老命。
像是贾政的迂腐,宝玉的好色或是软弱,贾环的阴毒,凤姐儿的狠辣,薛蟠的蠢笨……
若母亲是林家的姑娘,那还得多加一条体弱多病,慧及必伤什么的。
光是用想的,春纤都觉得要是能一早就知道这孩子都得了什么遗传,黛玉都有可能先一步掐死他。
小姐妹一起,只要没了外人,说的都是那些在人前很是难为情的话。
荣国府现在光景不如从前,哪怕贾家出了个太妃,那份热闹和喜庆都没办法驱散内里的阴霾。
王夫人和凤姐儿这对姑嫂进了女监接受再教育的事是瞒不了人的。
那些或是真的厌恶这样家风的,或是表示自己立场的,或是跟红顶白的人家早就开始远着荣国府了。
再加上元春过继,府中没有半个有实权的男丁撑门户,这样的人家想要给宝玉结一份体面的亲事,那是难上加难。
荣国府二房的准二房,父亲没爵位,他又不是长子,荣国府分一回家,二房再分一回家后,到了宝玉这里,那是要财没财,要势没势。
林家在贾母眼里仍是一匹瘦死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