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记载张咏少年时喜饮酒,在京城常和一道人共饮,言谈投机,分别时又大饮至醉,说
道:“和道长如此投缘,只是一直未曾请教道号,异日何以认识。”
道人说道:“我是隐
者,何用姓名?”
张咏一定要请教。
道人说道:“贫道是神和子,将来会和阁下在成都相
会。”
日后张咏在成都做官,想起少年时这道人的说话,心下诧异,但四下打听,始终找
他不到。
后来重修天庆观,从一条小径走进一间小院,见堂中四壁多古人画像,尘封已久,
扫壁而视,见画像中有一道者,旁题“神和子”
三字,相貌和从前共饮的道人一模一样。
原来神和子姓屈突,名无为,字无不为,五代时人,有著作,便以“神和子”
三字署名。
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同样有个先知预见的记载:张咏少年时,到华山拜见陈抟,想
在华出隐居。
陈抟说:“如果你真要在华山隐居,我便将华山分一半给你但你将来要做大
官,不能做隐士。
好比失火的人家正急于等你去救火,怎能袖手不理?”
于是送了一首诗
给他,诗云:“征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也须多谢鬓边疮。
”
当时张咏不明诗意,其后他知益州、知杭州,又知益州,头上生恶疮,久治不愈,改知
金陵,均如诗言。
世传陈抟是仙人,称为陈抟老祖。
这首诗未必可信,很可能是后人在张
咏死后好事捏造的。
沈括是十一世纪时我国渊博无比的天才学者,文武全才,文官做到龙图阁直学士,曾
统兵和西夏大战,破西夏兵七万。
他的《梦溪笔谈》中有许多科学上的创见。
英人李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