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召见,而是皇帝陛下对年轻英才的一次特殊考验,他曾倾心聆听无数后起之秀的才智碰撞,但今日,却独独被欧阳志的非凡见解所折服。
在座众人,无一不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如同百鸟争鸣,纷纷施展浑身解数,试图在皇帝面前展翅高飞。
言辞间,既有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军政大事的雄心壮志。
有的回答掷地有声,有的则显得捉襟见肘,而欧阳志的独到见解,更是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弘治皇帝的心田。
“辽东军民,苦矣!”
欧阳志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洗涤了皇帝心中的尘埃。
他并未沉溺于个人在朝堂上的表演,而是先关注到了辽东边陲那些饱经风霜的子民。
这份赤子之心,这份深沉的情怀,让人为之动容。
深入挖掘,这句话又何尝不是一种深邃的智慧?辽东之所以荒凉,不正是因为军民的苦难吗?他们不仅要与艰难的生活抗争,还要面对鞑靼人的威胁。
欧阳志的这一番话,既是对边关将士的致敬,又精准地指出了辽东问题的核心所在。
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光,这位年轻人,难道只是翰林院中的普通修撰吗?他的仁爱之心、卓越智慧,简直就是群英荟萃中的佼佼者!
“卿家所言,深得朕心。”
皇帝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卿乃爱民之贤,状元之才,却仍心系百姓,实为难得。
可见,卿之学识,已将圣人之道融会贯通。”
欧阳志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君王的宝座之下,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然而,皇帝的欣赏如同春风拂面,让他逐渐平静下来,他谦逊地回答:“臣愧不敢当。”
他的回答简短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宝石,掷地有声。
弘治皇帝听得如痴如醉,这位年轻人不骄不躁,不急不躁,心中所想,唯有辽东军民,这已不仅仅是才华横溢,更是大臣风范的典范。
皇帝龙颜大悦,立刻下令:“传旨,记下翰林修撰欧阳志,此乃真君子,才智非凡,军政之才,无人可及。
敕翰林侍学,入待诏房御前听用。”
一旁的小宦官记录着这一切,心中震撼不已。
欧阳志这位修撰,未及坐热板凳,便直接晋升为侍学,从从六品跃升至正五品,这不仅仅是翰林院的荣耀,更是他未来成就的无限可能。
更令人惊讶的是,皇帝还赐予他通议大夫的荣衔,虽无实质权力,却是一种无上的殊荣。
在这宫廷深闺之中,最令人心惊胆战的,莫过于那深藏于龙椅之侧的待诏房。
这里,翰林学士们不仅手握着御笔,书写着皇帝的圣旨,更时刻守护在圣上身旁,倾听着朝政的脉搏。
他们,如同隐藏在朝堂背后的笔尖战士,以皇帝的名义挥洒墨迹,然而,在这繁文缛节背后,他们却是一群预备在风云变幻中独当一面的未来大臣。
翰林院虽位于宫墙之外,但其待诏房却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皇城之内。
这里,翰林学士们如同守护神般随时待命,皇帝的召唤,国家的大事,都在这一方天地中悄然酝酿。
因而,在这翰林院中,与皇帝最近的,无疑是待诏房的翰林学士们。
而那欧阳志的殊荣,对于清流来说,无疑是一次重量级的飞跃。
若再向前一步,怕是便能扶摇直上,成为一朝栋梁,独揽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