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德国战前对英国的间谍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德国反对培养出色的间谍。
统帅部谍报局是战前真正从事对外间谍活动的唯一机构,可是它却没有集中力量吸收重要的特务,也没有把这样的特务派遣到该去的地方(虽然它有一些低级间谍)。
这样的特务将在关键的岗位上静候时机,赢得主人的信任,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扩大自己的职权,加强对所在国的了解,一旦发生战争,关键时刻到来,他就会象一颗定时炸弹那样在敌人要害地方爆炸,及时提供情报,使德国赢取重大胜利。
卡纳里斯反对这样的计划。
他不想孤注一掷,宁愿让谍报局花费精力安插许多次要特务。
这些中级或低级的特务,在和平时期报告哪儿有机场,军事要塞或工厂,在战时报告哪儿有军队,这些都是公认的有用情报。
德国对英国的间谍活动软弱无力的第三个原因,是谍报局的设备和经验不足。
奥斯瓦德&iddot;莫斯利领导的英国法西斯主义者联合会是吸收间谍的天然源泉。
大概里特尔没有想到要挖掘这个源泉,或者是没有联系人来进行这项工作;或许是他没有时间这样做,政府也不支持他这样做,因为希特勒认为法国是主要敌人,法国的军队在欧洲是最好的,因此谍报局在西方的很大一部分间谍力量是用来对法国进行活动。
无论什么原因,总之里特尔没有试图从那个组织中吸收特务。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德国在英国除了少数凭着一时念头提供情报的同情者外,只有很少几个特务。
其中包括&ldo;约翰尼&rdo;(阿瑟&iddot;欧文斯)和他的下级特务。
但是谍报局没有抓住战争爆发后头八个月的机会向英国大量派遣间谍,在那八个月中,英国同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之间的交通还是相当畅通无阻和相当频繁的。
德国的间谍机构或许同希特勒一样,认为在德国用闪电战占领欧洲大陆之后,英国就会觉得绝望而跪地求和。
英国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继续顶抗德国,说明德国原来估计英国会投降的看法有错误。
一九四零年七月,希特勒下令作好在英格兰登陆的准备,后来他又把登陆日期改在九月十五日。
谍报局不得不匆匆忙忙地把它以前没有派去的间谍统统派往那里。
谍报局的各个机构奉命寻求志愿人员,用小船或飞机将他们送进这个岛国。
训练和派遣空投特务(代号叫&ldo;莱娜&rdo;行动)的任务交给了里特尔。
几天之后,头两名志愿者来到了德国。
他们是由谍报局的一个吸收间谍的人在一批斯堪的纳维亚纳粹分子中挑选出来的。
两人似乎都合乎谍报局总部规定的高标准:至少二十岁,最多不超过三十岁,体格健壮,聪明机智,技术熟练。
一个是丹麦人,举止优雅,名叫汉斯&iddot;汉森,二十六岁,母亲是德国人。
他是工业制图员,个儿比一般人高,深黄色头发,面目端正,他是丹麦纳粹党员。
另一个是芬兰人,名叫格斯塔&iddot;卡罗利,比汉森大一岁,个儿也比他高,长着一双讨人喜欢的蓝眼睛,他是机械师。
两人都在德国工作过,不仅能讲流利的德语,而且会说地道的英语,里特尔一见这两个人就很喜欢。
&ldo;你们志愿要干什么,我相信你们是知道的,&rdo;他对他们说。
&ldo;我们开诚布公地谈谈吧。
你们已经知道,你们要冒着生命危险,空投成功后,你们要完全依靠自己。
我希望你们把我当作你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