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道潮水砸落时,他看见水中悬浮着数以万计的硫氰结晶,每一颗都在共振中高频震颤。
它们排列成的图案,正是放大版的冯·卡门涡街。
第四章科学笔记
战后第七日,赵铭之在染血的笔记上写道:
「叠浪斩非以力破敌,乃借砗磲压电效应激发空气分子振动。
当雷诺数Re=ρvdμ突破临界值,流体边界层分离形成周期性涡街。
每道刀气实为精准控制的流体手术刀,其破坏力与介质黏度μ成反比......」
墨迹在泛黄的宣纸上晕染开,像一滩凝固的血。
他停下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砗磲刀鞘上的纹路——那并非装饰,而是某种天然的压电晶体阵列。
(页边批注:是夜观测到傀儡残骸中的硫氰结晶自动重组,排列成泰勒-库埃特流层模型。
疑有更高维度的操控者存在)
窗外,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涌入。
赵铭之抬头,看见月光下散落的傀儡残骸正泛着诡异的暗红色微光。
他走近观察,硫氰结晶在尸骨表面缓慢蠕动,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的磁粉,逐渐排列成同心圆状的流体层模型——那是只有在严格控制的两平行板间才会出现的泰勒-库埃特流。
但这里没有实验装置,只有尸体和月光。
他猛地合上笔记,却听见书页间传来细微的震颤声。
翻开一看,墨迹竟自行扭曲,在纸上勾勒出与砗磲刀纹完全一致的涡街序列。
更骇人的是,这些"
墨迹涡街"
正随着远处的潮汐声微微脉动,仿佛在呼吸。
赵铭之突然明白徐嶙的警告从何而来。
这不是武学。
这是一场跨越维度的流体力学实验,而他们所有人,都只是实验皿中被迫起舞的粒子。
他蘸着未干的血迹,在笔记末页补上一行小字:
「观测者效应已成立。
我们挥刀的动作,正在成为某种庞加莱回归的初始条件。
」
第五章涡旋启示录
当漳州卫所的援军赶到时,看见徐嶙独坐礁石之上。
潮水退去后的滩涂上,十二具傀儡的尸体早已被硫氰结晶覆盖,暗红色的晶簇在月光下如同某种异星植被。
而徐嶙手中的砗磲刀正发出与海浪共振的嗡鸣,刀尖所指处的海面,赫然浮现出直径三十七米的完美漩涡——与战斗中产生的涡街比例尺完全一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漩涡中心向下凹陷,形成一个精确的旋转双曲面。
海水在边界层分离,形成层层叠叠的次级涡环。
更诡异的是,这些水流的运动轨迹,竟与徐嶙白日里施展叠浪斩时的刀气路径分毫不差。
(流体力学视角:漩涡的泰勒数Ta=4Re2达到临界值,流体进入湍流状态。
但此涡旋却保持着诡异的层流结构,仿佛被某种更高维度的约束力控制)
援军百户刚想上前,却被一股无形的气墙弹开。
他惊恐地发现,自己铠甲上的铁鳞片正一片片剥落,在空中排列成冯·卡门涡街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