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秦孝公决定变法的消息传出后,秦国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以甘龙、杜挚等为的旧贵族们纷纷跳出来反对。
甘龙乃是秦国的老臣,在朝堂上德高望重。
他捋着胡须,面色阴沉地说道:“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
秦国自开国以来,一直遵循旧制,方能维持至今。
若轻易更改,必将引大乱,动摇国本!”
杜挚也在一旁附和道:“卫鞅之言,不过是纸上谈兵。
变法之事,风险太大,稍有不慎,秦国将万劫不复。
且自古以来,未曾听闻有变法而成功者,还望君上三思!”
其他旧贵族们也纷纷点头称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卫鞅,试图劝阻秦孝公放弃变法的念头。
卫鞅面对众人的反对,毫不退缩。
他冷静地站在朝堂之上,环顾四周,然后大声说道:“诸位大人所言,不过是守旧之见。
时代在变,若秦国还抱残守缺,守着那早已不合时宜的旧法,如何能与山东诸国抗衡?变法虽有风险,但不变法,秦国只有死路一条!
况且,商汤王、周武王能顺应天命,变革旧制,成就王业;夏桀、商纣因循守旧,终致亡国。
如此鲜明的例子,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秦孝公坐在王座上,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
他心中明白,变法之路必将充满荆棘,但秦国已经没有退路。
看到卫鞅坚定的眼神和无畏的气势,孝公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最终,秦孝公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本君心意已决,变法势在必行!
谁若再敢阻挡,就是与本君作对,与秦国作对!”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旧贵族们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公然反对。
六、变法风云(一):法令初颁
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全权负责变法事宜。
卫鞅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变法,经过数月的精心谋划,一系列变法法令终于颁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法令规定: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这一举措极大地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纷纷开垦荒地,改良土壤,努力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使得百姓们更加勤劳地从事农业生产,一时间,秦国的田野间呈现出一片繁忙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就能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了以往的世卿世禄制。
这让许多平民百姓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纷纷踊跃参军,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卫鞅还改革了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将百姓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相互监督,若一家犯罪,其余几家必须告,否则一同受罚。
这一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减少了犯罪行为的生,同时也加强了国家对百姓的控制。
此外,卫鞅还统一了度量衡,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促进了商业的展。
这些法令的颁布,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秦国这片干涸的土地,给秦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七、变法风云(二):艰难推行
然而,变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旧贵族们虽然在朝堂上暂时沉默了,但他们并不甘心就这样失去自己的特权和利益。
他们在暗地里勾结起来,处处与卫鞅作对,试图破坏变法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