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话说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十万西征,与马等人在潼关对峙。
潼关在华阴以东,是长安的东大门,关中与关外的分界线,黄河在此地拐弯。
想要入关中取长安,最常规的路线便是从雒阳走崤道,过潼关而后经华阴、渭南等地入关中平原,再取长安。
所有诸侯都明白潼关的重要性,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把重兵放在潼关,以镇守要道抵挡敌军。
曹操来之前,钟繇、夏侯渊、徐晃等人已经在潼关与西凉大军对峙数月。
曹操深知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便问计于众人。
徐晃说:“丞相都带兵来了,但是镇守潼关的西凉大军却不分兵守卫蒲阪,可知他们缺乏谋略。
请给我一支精兵,渡过蒲坂津,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擒住他们了。”
曹操顺着徐晃的建议将目光顺着黄河上移,果然在距离潼关大约七十里,黄河上游的渡口蒲坂津看到了西凉大军的薄弱点。
潼关地势险要,关西联军凭借天险据守,大军正面强攻必然损失惨重。
关西联军虽人数众多,各部协调却十分松散。
马虽为主导却难以完全掌控全局,导致大军调度很是困难。
如今西凉大军既然没有派重兵把守蒲坂津,蒲坂津又远离潼关战局,便是西凉防御的薄弱环节,此处渡河可绕至联军侧后,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曹操果断采纳了徐晃的建议,暗中命徐晃和朱灵率骁骑四千余人乘夜从蒲坂津渡过黄河。
可惜这个计划很快就被马现,马命梁兴带着五千人马前来阻击。
徐晃大军的阵地尚未建成,便遇见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来攻。
二人一合计,来了一招左右夹击,很快就在阵地南面将梁兴击退。
梁兴见打不过徐晃和朱灵,只好领军撤离。
徐晃的阵地也随即建成,彻底掌控了蒲坂津,兵锋直接威胁马的侧翼。
曹操下一步计划便是全军北上,在潼关门口留下一个空营迷惑马,然后大军渡过黄河到北岸,再从从蒲坂津渡河进击。
这个计划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不能让西凉大军有所察觉,否则便会调转大军方向予以阻击。
结果怕什么就来什么。
正当曹操命曹仁等人带人马先行渡河前往黄河北岸,他自己与许褚等百余人留在大营之时,马突然率领一万人马杀到。
不知道是马察觉到了问题,还是凑巧出兵,反正这路万人大军就已经出现在曹操跟前。
面对马的万人大军,曹操丝毫不惧,镇定自若。
哪怕是西凉的万箭齐,他依旧坐在胡床上不起身,而曹操身边的百余人却不知所为。
许褚忙跟曹操说,马这家伙来了太多人了,一时挡不住,现在大部队已经渡过了黄河,丞相也该走了。
于是,就和张合等将领扶着曹操上船。
可马的人马太多了,对着百余人步步紧逼。
很快百余人伤亡惨重,剩余的人马见形势不妙,立刻争着上船。
这是对求生的一种本能。
但船只不大,根本载不了那么多人。
许褚见状,立刻斩杀攀船者,左手举着马鞍来为曹操挡箭,右手推着船渡河。
当日,如果没有许褚,曹操就危险了。
曹操帐下校尉丁斐见事态紧急,在岸上放出了大量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