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6章(第2页)

这样的规模当然不能不令人惊叹了。

朱正:友好的眼睛看难堪的现实‐‐读罗曼&iddot;罗兰《我和妻子的苏联之行》(3)

亚戈达告诉罗曼&iddot;罗兰,&ldo;集中营是预定给刑事罪犯用的。

&rdo;(7月12日)可是一位老太太告诉他:&ldo;集中营预定不仅仅给刑事罪犯用。

有独立见解的、不善于谨慎地保持沉默的人会消失不见。

官方的看法被强加于人。

&rdo;(7月13日)

把大批囚犯集中起来,&ldo;是为了在大型工程(例如莫斯科~伏尔加运河)中加以利用&rdo;(7月12日)。

亚戈达这样告诉他。

一位这种囚犯劳动的总管还兴致勃勃地对他讲述运河工地上改造罪犯的成绩(7月13日)。

罗曼&iddot;罗兰在日记里详细记下了这些谈话,可是并没有表示自己的意见,不论是赞颂还是批评。

这也许可以理解为他对此有所保留。

萧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中说,另一位也很著名的法国作家,安德烈&iddot;马尔罗,就曾经作文&ldo;歌颂成千上万人为之丧生的白海运河的建设&rdo;的(肖斯塔科维奇口述《见证》,叶琼芳译,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这位著名的俄国作曲家还说,&ldo;我知道有整整一个旅的可敬的俄国笨蛋集体创作了一本赞美白海运河的书。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是他们今天作为旅游者被带去参观运河,明天他们中间的任何人都可能在那里挖烂泥。

&rdo;(同上书,第264页)运河的赞颂者中也有高尔基。

他的一篇《关于真实的教育》就是赞美运河的,瞿秋白译成中文,见所译《高尔基论文选集》,现收入《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五卷。

罗曼&iddot;罗兰的日记中提及了运河工程,可是没有加入赞美诗的唱诗班,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刚才说到萧斯塔科维奇,他可是罗曼&iddot;罗兰在苏联没有见到的文化界名人。

爱好音乐并有甚深造诣的罗兰,为什么没有同这位作曲家见面呢?日记中说:&ldo;有传闻说,萧斯塔科维奇拒绝来我这儿,因为我是&lso;共产党员&rso;。

也许,这是谣言。

但是,我不怀疑,大部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对很多东西都不赞同&rdo;。

(7月19日)他分析得很对,萧斯塔科维奇拒绝会见,确实是因为&ldo;对很多东西都不赞同&rdo;。

萧的回忆录中坦率地写下了他对一些来访者的反感:&ldo;正是这个萧伯纳从苏联回去后宣布:&lso;俄国在闹饥荒?胡说,我在哪里也没有吃得像在莫斯科那么好。

&rso;当时千百万人在挨饿,有几百万农民饿死。

&rdo;(同上书,第261页)回忆录还提到德国作家利翁&iddot;费希特万格,他的访苏游记,是斯大林命令大量印行的。

可是萧斯塔科维奇说,&ldo;我看了感到恶心。

……要写出这种文章来仅仅是笨蛋还不够,必须还是一个无赖(同上书,第261页)。

&rdo;这位苏联作曲家对苏联的情况了解得太多,对于唱赞歌的游客自然就反感了。

&ldo;罗曼&iddot;罗兰怎么样呢?‐‐萧斯塔科维奇说,‐‐我想起他就感到不舒服。

由于这些著名的人道主义者中间有些人赞扬我的音乐,我特别感到厌恶。

一个是萧伯纳,还有罗曼&iddot;罗兰。

他确实喜欢《马克白思夫人》(注:萧斯塔科维奇创作的歌剧),我本应该去会见这位属于爱好真实的文学和真正的音乐的光辉巨星群的著名的人道主义者,可是我没去,我说我病了。

&rdo;(同上书,第262页)罗兰的日记表明,他是知道他为什么拒绝会见的原因的。

他大体上了解苏联知识分子的情绪,甚至那位临时安排给他的保健医师,&ldo;我在他身上觉察到了隐蔽的反对派立场&rdo;(6月27日),从他给自己诊病时的表现看出了&ldo;苏联医生的不得不小心翼翼已到了何种程度。

&rdo;(7月6日)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