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1章(第2页)

雪芹欲与阮藉论高下。

阮藉的一辈子三大特征:嗜酒,迷女性,傲视权贵,曹雪芹跟他比试,一负一胜一平。

阮藉敌视司马昭,自视为曹魏之臣,曹雪芹引他为知己,&ldo;梦阮&rdo;始终不变,正源于此吧?

雪芹,梦阮,其生存向度是何等的清晰。

文化的引力太强大。

曹雪芹对清代统治者及形形色色的官员,兴趣实在有限。

毫无疑问,他的写作姿态是背向官场,断然拒绝宗法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的价值体系。

历代大文人之&ldo;大&rdo;,岂是几堆娱乐界大明星的那个&ldo;大&rdo;,曹雪芹就像司马迁,对历史,对人性,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却能横亘于未来的评判标准。

清末红学&ldo;索引派&rdo;中的极端分子,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清廷内幕,引向那些倾轧背叛、那些忘恩负义、那些翻手云覆手雨、那些卑鄙肮脏下流龌龊的勾当,引向曹雪芹避之如避蛆粪的污淖场所,是对曹雪芹的侮辱,是把《红楼梦》的清洁境界往粪池中拽。

曹雪芹七

即使索隐有某种空间,也不能乱索一气。

中国只有一部《红楼梦》,如果被拿去娱乐、恶搞、赚几个烂钱,那真是‐‐无话可说了。

积积德吧,庶几让先贤们含笑于九泉。

曹雪芹在北京的宗学,可能待了两三年。

离开宗学的原因不详。

酝酿着《石头记》。

那庭院中,那枣树下,作家清瘦的身影每日徘徊。

&ldo;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rdo;小院昨夜又东风,铺下一地落红。

回首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但往事牵扯他,袭击他,淹没他,催促他的一管廉价毛笔。

宗学里的人事收获,是敦诚、敦敏两兄弟。

一诚一敏,合起来是诚恳、诚信与敏锐、敏捷。

后来还有一位张宜泉。

他们都为《红楼梦》的写作出过力,为作家的生计出过力。

脂砚斋。

她和雪芹的相识相交,继而相知,当在更早的时候。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评者自隐身份和面容,却挡不住她在评语中的情态纷呈。

许多往事,她讲明了是和曹雪芹共同经历的,这令人费猜想。

也许曹家未败,二人已相识。

她讲话的语气酷似林黛玉,又有晴雯鸳鸯式的激烈。

书中但凡有骂国贼禄鬼腐儒的地方,她总要挥笔点评:骂死;写杀了;骂得痛快……

脂砚斋想必为曹雪芹的红楼大梦增添了大量的、我们很难估算的色彩。

她动不动就说:余与芹实实经历过。

脂砚斋的女性面孔,曾蒙过了包括考据大师胡适在内的学者们的眼睛。

可见她甘愿做个匿名英雄。

她不亮相,无意仿效名噪当时的小说点评家金圣叹、李卓吾。

不过,细心的红学家还是将她找出来了,第二十六回的批语中有这么一段话:&ldo;…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

&rdo;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