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赵国荣不像他的老师那样,关键时刻舍命相拼。
多年来参加全国大赛的经验告诉他,越是在关键时刻越不能强行硬拼,否则往往会功亏一赘。
阿荣在领先的情况下沉着应战,“稳坐钓鱼台”
,以稳扎稳打对待后五轮棋,战和上届“新科状元”
徐天红后,又战和“拼命三郎”
于幼华,让李来群悄悄赶了上来,仅以0.5分微弱优势领先。
比赛还有最后三轮,赵国荣仍是不慌不忙,以一颗“平常心”
置身于赛场,连下三盘和棋,将桂冠稳稳地夺在手中。
红花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磨剑,赵国荣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全国冠军宝座。
这是我国继徐天红之后的第八位男子全国冠军。
王嘉良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一时间内逢人便说:“黑龙江队终于有了这一天,俺小赵拿全国冠军了里”
回哈尔滨后,在为赵国荣举行的庆功会上,王嘉良感概万千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黑龙江棋坛两代人众志成城地奋斗了半个世纪,我奔彼了大半生,国荣流了18年的汗,再不成功,岂非苍天无眼!”
王嘉良的一席话浓缩了两代棋手的酸甜苦辣。
胜利,永远属于那些执著追求,勇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们!胜利,永远又是那样令人激动,鼓舞着人们继续奋进,去争取新的胜利!
1991年的中秋时节,又一个喜讯传到了松花江畔。
这年9月8日至巧日在春城昆明举行的第二届世界象棋锦标赛,来自四大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40名男、女高手参加了角逐。
经过9轮激烈争夺,中国赵国荣以6胜3和的不败战绩力拔头筹。
至此,赵国荣已是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三冠”
头衔于一身。
当时获此殊荣者只有赵国荣和吕钦两人。
获取世界冠军后,当一双双祝贺的手向赵国荣伸来时,他憨厚地笑笑说:“拿世界冠军要比拿全国冠军容易得多。”
象棋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历来不乏诸多的强手名将,全国比赛中要想扫平群雄而夺魁委实不容易。
而世锦赛中国队出阵的也不过两位高手,其余都是外籍棋手,总的棋艺水平要比全国赛差得多,相比较而言夺取冠军要容易一些。
但是,根据中国象棋协会的有关规定,必须是临界的全国冠、亚军才有资格参加世锦赛,这又说明了夺取世界冠军的不易之处。
在以后的岁月里,赵国荣一直保持了这种强劲的势头,他又先后于l992年全国个人赛和1995年全国个人赛两次登顶,共三次夺取全国冠军,奠定了他在中国棋坛上的位置。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棋坛有对欢喜冤家——北人王嘉良与南人杨官璘,针锋相对而成南北对峙。
棋盘外,两人同样互不服气。
时光流转,如今两人各有一名弟子对峙南北棋坛——师承杨官璘的吕钦,王嘉良的弟子赵国荣。
虽在棋盘上互不相让,私底下两人却称兄道弟。
某次出征世界大赛前,赵国荣为吕钦壮胆助威,酒到酣时,拍着胸脯道:“不怕,吕钦拿不到世界冠军我帮他拿!”
每次抵粤,吕钦必设宴款待,即使有事,也会找朋友替他和赵国荣喝上两杯。
对此,赵国荣会心一笑,自言“棋如其人”
。
在他眼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北棋风迥异,南细腻,北攻杀,棋如其人,棋手性格亦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