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嗯,我是双学位。
牛逼吧。”
“吁~~~~”
“嘿,净学些坏毛病,”
李乐扔掉粉笔,“刚扯了这些,不是为了水课时,是为了让大伙儿更好的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哲学脱胎,和历史学斗争,和经济学交融。”
“我们既要有经济学的冷漠,也要有社会学固有的温情。
冷漠的好处,是不让情绪干扰到理性分析,温情的好处,是防止麻木不仁的分析。”
“那么,回归过来,理论到底是什么?”
李乐顿了顿,看到台下专注的目光,继续说道,“社会学打从19世纪诞生以来,大家就对研究啥、怎么研究吵吵,从来没完全统一过。”
“比如,理论是高高在上指挥经验调查的司令官?还是经验调查一点一滴堆出来的地基?理论该不该沾上政治、道德的边儿?它和咱们的日常常识,到底谁高谁低,等等等等。”
李乐抬手,虚空画圈,“那咱为啥非得搞清理论是什么呢?”
“很重要!
首先,这是一门学科的身份证,得证明咱是正经的科学,咱们是正经人。
其次,搞清理论和经验调查的关系,才能知道怎么做研究。”
“现在,大家基本都同意一点,理论就是一种普遍化的陈述,或者说,是一张大网。”
李乐引用波普尔的话,形象地比划着。
“想象一下,理论就是我们为了理解、解释、掌握这个复杂世界,撒出去的一张网。
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网眼越织越密。
就像咱们看到一朵花,说这是一朵花,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已经是一种理论了。”
“它把零散的感觉组织成了一个概念,我们每天都在无意识地用着各种小理论指导着行动。”
“而关键来了,”
李乐话锋一转,“不是所有普遍化都配叫科学理论,比如,我说,所有女人都不聪明,这叫什么?”
“偏见!”
一个女生嚷道。
“是的,这位同学。
所以,无论人文还是自然科学,理论得有规矩。”
李乐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行字,“证实vs证伪”
,“理论与观察的关系”
,“科学革命”
。
“先说第一个。
诶诶诶,各位,这个总得记一下吧?”
刚被李乐一通扯淡忽悠,给双手放松的新生们,这时候才恍然。
“哗啦啦”
又都拿起笔,吵着板书和记下李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