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八章:争论威势
更新时间2010-11-1612:10:58字数:3291
萧羽用了如此长篇大论说出来,就是再愚笨的人也能明白钢铁对琉球的重要性。
而且,经过海盗袭城,萧羽集团在其中的耀眼表现后,不知不觉中不少人已经将萧羽奉为神明了。
即使不是如此,萧羽的话也是没有多少人不奉命的,更不用说谁会违抗了。
这些,萧羽虽然也是知晓一些。
但也乐见其成没用去管多少。
今天之所以讲的如此详细,实在是琉球现在政府成员的水平问题。
现在琉球三科中,迪深和他的三个弟子还好,即使是周杞也是秀才出身的。
但其他人,尤其是下面的科员,胥吏。
这些最为基础的人员是琉球现在政策执行的关键。
但这些最为关键的科员胥吏却是良莠不齐。
不少都是破产的小商人,或者略微有些知识的自由民,甚至不少人大字不识一个,如果是在琉球中人缘好,有点声望压根就不会进来。
这样成分复杂又是水平低下的三科,能在海盗攻来的时候不至于临阵脱逃已经让萧羽很是窃喜了。
虽然在平时,由萧羽下发的命令虽然会偶尔出些差错,但好在时间充足,上层班子大多水平良好,能够及时改正。
但一到紧急情况,上面寥寥几人如此能在极度繁忙的时候来抽出时间帮这些基层纠正?
这也是萧羽为何窃喜不已的原因。
也正是如此,萧羽每每回忆海盗攻城的时候都是心惊不已,后怕之余也是下定决心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人才问题对于每一个当权者来说都是重大的战略问题,但每每触及这个问题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
对于萧羽来说最缺的是什么?也是时间!
所以,虽然萧羽早就吩咐几个心腹以及三科五堂的头头要在琉球建立私塾,学堂。
但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才是萧羽如此长篇大论的主要原因。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反映了在萧羽心中炼钢此事在萧羽心中的重要地位。
不过,即使萧羽如此苦口婆心的引经据典的言明钢铁的重要性,但未必是所有人都完全赞同的。
自然,要说琉球中还能提出不同意见的自然不是那些小辈和新来之人。
&ldo;萧羽门主,若是钢铁制作利器,对琉球现在实在是不宜呀。
精良甲具,钢刀利剑都可以从泉州倪氏,南洋夏氏,甚至是赵氏都是可以的。
何必耗费如此巨资?&rdo;首先提出不同意见的就是迪深。
迪深是较为开明的儒家弟子,师从天下闻名的农学家王祯。
比起那些迂腐的道学先生来说对待琉球发展问题上,自然有独到的意见,同时也不会有哪些迂腐教条的想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迪深会完全赞成炼铁。
自然,博学的迪深不会想不到钢铁的好处。
而已,琉球现在若是炼铁无疑会给琉球背上极大的包袱。
迪深一说完,不单是三个学生点头不已。
就是温老爷子也是赞同地看,而为财务科科长的周杞也是皱眉,显然也是暗自同意迪深的说法,而又一直自认为萧家账房的周杞却又不可能反对自己东家的。
附说一下,古代人对忠诚有些不予伦比的情节。
常说的不忠不孝就是对一个人对打的打击,而且忠这字还在孝的前面,可见古人对忠诚的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