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3章 阻止下西洋(第3页)

宋晟苦笑,“兴许是,人有旦夕祸福吧。”

朱祁钰表情怪异,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荒唐的想法。

坏了,不会自己都当上皇帝了,这小子还没去赴任吧?

.......

正统十三年,夏末。

朝堂上,朱祁镇有精无彩的听着群臣汇报。

每天都是说着那些内容,大同小异的,换作谁都觉得无趣。

没办法,不能责怪群臣,由于王振施压,导致臣子们不敢畅所欲言,只能挑些好听的话。

朱祁镇主动问起:“前些日子,朕令聚佩率十五万军士,南下麓川讨伐思氏政权,可有出发?”

正统十三年三月十七日,明英宗赐都督同知聚佩平蛮将军印,封为总兵官,集南京、云南、湖广、四川、贵州共十五万军士三征麓川。

如今已过去两三个月,一直无人汇报近况,想必是已然出发了。

朱祁镇突然提及此事,说明他对麓川战役非常重视。

毕竟投入过大,将国库清空大半,若是没得一个成果,沉没成本太恐怖了。

大明经受不住如此沉重打击,他也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朱祁镇索性梭哈,再度投入大量兵力,势必踏平麓川。

兵部尚书邝埜拱手道:“禀万岁爷,前日已出发。”

现在,一朝同时存在两位兵部尚书。

一个是在京师的邝埜,另一个则是在麓川指挥作战的王骥。

王骥,永乐四年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后来在宣德九年,正式升任为兵部尚书。

正统六年,朱祁镇任命蒋贵为平蛮将军,李安、刘聚为副,由王骥总督军务。

让一个兵部尚书前往前线总督军务,这个行为本来就耐人寻味。

也许有人会说,王骥只是作为一个兵部尚书,去负责调动粮草。

然而,无论在《明实录》还是清修《明史》中,王骥表现得不太像身处后方的文官,更多是扮演指挥作战的将领形象。

最终,王骥也成为了明朝首位,且是为数不多的三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官。

跟他的成就比起来,于谦算什么?

真别把“自始文臣掌兵”

的黑锅,一股脑全部赖在于谦身上。

客观来说,若是真的要查史清算,王骥才是明朝第一位“掌兵”

的文官。

于谦仅仅是暂时指挥作战“京师保卫战”

,时长才一个月,而王骥在麓川征战七年,军中威望远非于谦可比。

王骥参与“夺门之变”

,披甲上阵,英勇护主。

朱祁镇复辟后,将王骥儿子封为京师指挥佥事,王骥复任兵部尚书,并且加勋奉天翊卫,身兼文武大权,从此立起典范。

而“大阴谋家”

于谦呢?此时此刻在狱中念着《石灰吟》等待斩首呢,虽然《石灰吟》据传也不是他写的。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