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冯去疾既然能深入浅出地跟他说,商鞅的观点: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
那他也能深入浅出地跟冯去疾跟李斯说一下,工业文明的经济。
“如今的大秦帝国,平均一个农民养活三个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人。”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兴起后,农民的负担非常大,需要承担土地税即田租、人头税如口赋跟丁税,此外还有杂赋,各种附加赋税,包括各种名目的税收和费用。
大秦一年至少收走农民七成的粮食。
粟米一亩的年产量是一百五十斤,一个成年男人需要耕种二十亩,总共收成是三千斤粟米,被收走两千一百斤粟米,剩下九百斤粟米。
一个成年男人每天消耗至少1.5斤粟米,一年便是540斤。
一亩地需要2.7斤粟米作为种子,二十亩就是五十四斤。
这五十四斤粮种是不能吃的。
如今就只剩下了306斤粟米。
这要养活老婆,还有孩子,以及老人。
很明显是不够分的,这才有始皇帝看到的,有老人为了让小孩能够活,让儿子把自己送到山洞里活葬。
因此,降低赋税,是赵扶苏之后一定会去做的。
如此重的税收,对农民家庭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农民不敢生孩子,甚至生了也捂死。
为了避税,很多人就会被迫落草为寇,破坏其他农民生产,还会影响粮食生产。
弊端太大了!
秦国会被骂暴秦,是没有白被骂。
而被大秦官方收走的两千一百斤粟米,还得喂战马,也按一年消耗540斤粟米算的话,那粟米就只剩下1560斤。
这差不多就是三个脱产者的粮食消耗。
“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
赵扶苏一针见血地指出,“本质上,还是每个农民可以养活脱产者的数量太少了。”
“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一旦有大量的农民从事了工商业,那我们的百万大军就无法养活了。”
“我们大秦帝国便不复存在了。”
“是的。”
冯去疾满意地点着头。
他的心里突然有点欣慰。
赵扶苏能说得这么清楚,可见他明显意识到了农业才是大秦帝国的根本。
发展商业,只会动摇了国本。
这也是他们两人联袂来找赵扶苏的重要原因。
他们就是要让赵扶苏明白,不要沉溺于器物。
锻造工坊有存在的必要,但不能一门心思地沉溺在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