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卷直解(第4页)

这个理由主要就是我们一般就是把这个文字上的理解,没有做深入的观察。

我们凡夫的思想,一般来说,我们要没有经过这个止观的训练,我们内心跟这个法一接触,我们一直认为这个法是有独立体性。

说我们看到水,我们就认为这个水它自己能够决定它的性质,这个水跟我的心没有关系,这个水它离开我们一念的心,它自己有它的一个主宰的体性,就是心外有法,但是事实上是不对的。

因为我们内心是一个人的内心,有善业的因缘,看到是水,但是恶鬼道的心,他有烦恼跟罪业的力量,他看到的水是看到火,可怕的火,这个天人的内心,他的善业比我们更强,他看到的水是一个琉璃地,放大光明的琉璃地,菩萨看到水是一个七宝庄严的地。

换句话,水的自性它自己是不能决定的,它是由补特伽罗的内心的善业、恶业的强弱来安立它的体性。

所以说这个是万法唯识的思想,就是我们一般很难去做出这样的理解,就是我们很难去训练内心往这个方向去观照,“有教无观”

应该怎么观照呢?这以下第二点是重点,我们怎么去随顺万法唯识的思想:“然观心之法——实不在于教外。”

这个观心的法门,这个当然佛法是讲传承,这个观心,你一定是要先学习这个圣教量,不是说两个眼睛一闭,就能够观心了,就是要一些依教起观。

“试观十卷论文——何处不明——心外无法,即心之法——是所观境。

了法唯心——非即能观智乎?”

在整个《成唯识论》的十卷论文当中,处处的发明心外无法,它把一切法都汇归到现前一念的心识,所以即心所现的法,是我们的所观境,而能够决了万法是心所变现,这个就是一种智慧,这个智慧的观照,下一段是一个重点。

“能观智起,则二执空,而真性现。”

我们凡夫的这个无明的心情,我们向内执取我们一念的明了信心当中,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说是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一样的,虽然我的相貌改变了,但是我那个内心当中的那个常一的我是不能变化的,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也是一样的,向内执取有一个我;向外执着这个心外的法都是真实,就是这个我执跟法执,使令我们不能去看到了万法唯识的这个真理。

所以这个唯识学它在修观,它是从破执,修这个我空观、法空观,向内破除我执,向外破除法执,使令这个真如理能够显现出来。

这个观心,这个唯识学它是把我们一念的心识,一个是属于妄想的心,一个是真如的心,这两部份。

两部份它是要引导我们从妄想的心趣向于真如的心,这中间的关键点,就是你一开始是先修我空观,所以窥基大师的五重唯识观。

他从最外面的遣虚存实观,乃至于到最后的遣相证性观,它是一个次第的,它是这个五个层次,一路是破执,一路修空观破进来,破到最后的时候,你看这一切的法就是完全都是心的作用,那种对立的心情就消灭掉了。

你看那个禅宗的公案,说是六祖大师,就是五祖弘忍大师,他要找一个这个传法的弟子,要弟子们把自己的修学心得呈上来,这个神秀大师说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看得出来神秀大师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他说,我们的身是菩提树,菩提的功德要假藉色身来修行,我的心就像明镜台,但是我这个心,他经常有这个尘埃,所以我怎么办呢?经常用这个戒定慧的法门,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看得出这个神秀大师一个非常用功的、非常务实的一个修行人。

慧能大师的观心,就观得更彻底,他说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神秀大师讲这个时时勤拂拭,就看得出来他心中那个有所得的心是在的,他还没有突破那个有所得的境界,慧能大师他提出的这样的一个观心的心得,他能够观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可以看得出来,慧能大师的观心的这个功夫,是更加的深入了,当然五祖大师是明眼人,他一听就知道了,就把这个祖位就传给了这个六祖大师。

所以说它这个观心的法门,它一定是观到二执空而真性现,它这个唯识的一个修行方法是这样的一个内涵。

“所以若境若教若理若行若果,皆名唯识。

而五位五观,一以贯之,纷而不杂;赜而不乱者也。”

第三段是一个结劝。

所以我们一念的心识,开展出来有两个内涵:第一个是若境,就是我们一念心识随顺于无明,随顺于不觉,我们一念心识假设随顺的是一个无明的情况,那就是创造了烦恼障、业障、报障,三种的障碍,障碍着我们的生命。

这个若境,在《瑜伽师地论》上它讲这个本地分,它把我们凡夫的法界,按照内心的寻伺,分成三部份。

第一个是“有寻有伺地”

,就是说不管你的善业多强,就你一念的心识对于这个五欲的境界,还有寻伺,内心对这个寻伺还有所需求,这样都是属于欲界所收摄,这一类众生都是欲界,不管是善业成就的可乐果报,或者是罪业到三恶道受苦恼,总之你对于世间的五欲还有寻伺,那你这个补特伽罗就属于欲界所收摄。

第二个是无寻唯伺地,就是你能够善调你心中的烦恼,把这个粗的寻消灭了,对五欲的需求是一个很淡泊的只有一个伺察,这样子安立作无寻唯伺地,就是从初禅到二禅的一个中间定。

二禅以上“无寻无伺地”

,他内心当中有这个殊胜的禅定的三昧乐的摄持,他对这个五欲的境界没有任何的需求,这样的情况是无寻无伺地。

所以《瑜伽师地论》它完全是约着内心当中,我们对于**追求的粗重或者是淡泊,来对于这个法界划出一个界限,这当然这个都是属于若境,还都是生死的法界,只是这个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个三障的厚薄不同,有这样的差别。

假设我们内心当中是随顺于这个觉悟的真理,那么我们内心当中所带动的生命的现象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种的功德,就是若教若理若行若果,刚开始我们应该是学习教法,从教法当中明白道理,然后若行,就应该内心当中生起观照的智慧,来对治我们的烦恼,那慢慢、慢慢趣向于圣果,这个是属于还灭门。

不管是杂染的流转法,不管是清净的功德,皆名唯识。

所以流转三界中,是谁在流转,就是我们一念的无明妄想在流转,圣人的内心安住在涅槃,是谁在安住,也是一念的清净心,不管是生死、不管是涅槃,都是唯独是一念心性的差别作用,皆名唯识。

澫益大师做出这样的一个总结,“而五位五观,一以贯之,纷而不杂;赜而不乱者也。”

所以唯识学的不管是它的因地的五重唯识观,或者是它果证上的五个差别,我们可以一以贯之,就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个补特伽罗,到底修行到什么样的层次,我们只要看他内心的相貌,我们就可以判定这个人的生命,他的指标达到什么程度,这样子,就能够把唯识学的不管是教理,不管是它的果证,能够纷而不杂;赜而不乱者也。

虽然唯识学安立很多的教法,也安立很多次第,但是我们能够一以贯之,就不杂乱,“赜”

热门小说推荐
神目风

神目风

边远小国战乱不断,失忆少年流落混乱之地,一身奇怪的伤势让王级高手捉摸不透。觉醒神目天赋,为报救命之恩,少年背负强国重任,踏上征战异国之路。一步一步解开身世之谜...

最强魔武

最强魔武

武,不可!魔不可!强者为尊的世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本武神图,战遍群雄,一本乾坤图燃点苍穹。两本神典,到底有着什么秘密?偌大天魔真无化神修士?是什么将那群雄抹上迷纱?一阶强者榜,又有几人能俯视众生?热血燃烧的斗志,是否就能驰骋大陆?身居巅峰是否就能无敌?看百里若风如何冲破逆天枷锁,成就最强魔武。让最强魔武带你去领会那魔武的世界,追求不一样的最强!...

净尘传说

净尘传说

沧海桑田之后,江湖再兴。豪侠悲歌,英雄泣血,多少无奈伤情?历尽艰险,九死一生回首处千河奔涌,尽是情人泪万山林立,都是兄弟冢。柔肠寸断终不悔寂寞孤影,笑看万民欢乐人间太平。...

至尊仙帝都市行

至尊仙帝都市行

黑龙王历经数千年的修炼,终于成为仙界的第一人,但是在渡神劫的时候遭到敌人的暗算,被迫自爆本体,只有一丝灵魂逃进了无尽空间。现代少年张天翼,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出众,但是因为家里跟要占地的开发商谈不妥条件,而遭到报复,被开发商指使人开车撞成重伤。就在张天翼即将死亡的时候,黑龙王的灵魂钻进了他的身体,转世重生了。就你这修为还敢自称神仙?去一边玩去,别碍事!什么?你是妖怪?真是服了你了,就没见过你这么挫的妖怪,我也是妖怪,我来指点你一下吧!!...

重生之纵横四海

重生之纵横四海

原本是雄霸黑白两道的巨枭,却因小人陷害而被枪决,谁料灵魂穿越时空借尸还魂,重生在六十年代的香港。六十年代的香港,有挣扎求存的小市民,有贪污成风的警察,有成行成市的偏门生意,最重要的,还有完全合法的一夫多妻制!且看秦浩然如何在香港卷起一片风起云涌,跟总华探长争女人,跟何鸿抢赌王之尊,跟李嘉诚夺首富之位!...

狂枭

狂枭

天网笼罩,困锁一百零八震世狂煞狂枭临世,聚敛百万余众忠勇血徒当三雄再会都市,当热血燃烧暗夜,当天罗地网泪痕遍布,血染黑榜弥漫世界!谁是主宰,谁为狂枭,谁能耸立黑榜之巅!天网破裂中,举世震颤!狄成,东南亚死亡格斗赛区彗星崛起的不灭神话,撕裂天网枷锁,邀战天下,打拼一世荣耀。2011混战力作,黑道邪皇之后我们再度续写荣耀,这一次,你与我征战世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