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元璋或许不在意,但胡大老爷自有打算。
“陛下,组建衙门的骨干,可从礼部和鸿胪寺抽调。”
“多数应选年轻能干者。”
“品级不必太高,毕竟来此皆为实干。”
“再添几位沉稳老练之人,以防年轻人误事,足矣。”
朱元璋闻言,略作思索,随即点头。
“你这要求,并无不妥。”
“多数需勤劳肯干,易于驱使,再配以几位沉稳者领头,你作为郎中,居于其上。”
“如此,你这新衙门运作无忧。”
朱元璋既在评价胡大老爷的安排,亦在思考其深意。
越是思考,越觉胡大老爷的安排颇有见地。
所谓“沉稳老练”
之人,实为各部中坚。
皆是年龄、资历、手段皆备的核心力量。
在各衙门,他们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关键人物。
这样的人,谁不渴求?
因此,胡大老爷仅谨慎地挑选了几位。
这几人足以支撑新衙门初创之时。
他们进入新衙门后,由动手转为动口,简而言之,便是升职成了小头目。
动手的任务,则交由两个衙门调来的年轻人承担。
年轻官员代表未来,但在六部眼中,他们并不被看重,实则难担大任。
若要培养,常人缺乏耐心与动力,全赖他们自学自悟,方能逐渐成长。
否则,只能做些跑腿杂务。
而在新衙门,虽品级未变,却多了几位小头目。
为了衙门运作顺畅与自身政绩,这些小头目定会给予指导。
如此,相互制衡,共同进步,衙门何愁不振?
朱元璋悟透此中关节,心中震撼。
胡惟庸果真是大才!
仅凭一番简单安排,抽调部分人手,衙门便展露希望。
大才!
只可惜懒惰。
罢了,至此已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再逼迫恐有不妥。
想到此,朱元璋笑容再现。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