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是何等的展度?
所以单纯比拼历史票房,根本毫无意义。
《那些年》的这个历史第三,也根本坐不了多久。
……
……
自从张潇辰在片场探班时,答应刘亦非当导演的要求后。
张潇辰就开始物色剧本。
他先是否决了刘亦非自导自演的方案。
要导就导个过瘾。
否则刘亦非上场的时候,不还得张潇辰来掌镜?
那这片子到底算谁的?
接着,张潇辰又盘点了一下剧本要求。
先剧情要足够简单,毕竟刘亦非在导演方面是纯新人。
其次票房要有保障,总不能让老婆脸上无光吧?
最后刘亦非作为一个女导演,张潇辰选择的这部电影,最好是以女性第一视角的大女主戏。
这一番筛选下来,一部电影成功进入张潇辰的视线。
《失恋33天》
这部以8万的成本斩获了35亿票房的小成本爱情片,是当年不折不扣的票房黑马。
要问剧情拍摄有多简单。
《失恋33天》全片拍摄仅花了28天,成本更是不到一千万。
原剧组为了省钱放弃外景,80戏份在燕京市区的咖啡馆、办公室和胡同完成,甚至用宜家家具布景。
在这一点上,无比契合刘亦非这个新人导演。
毕竟不用频繁出外景,那就省了的麻烦。
然后就是票房上的成功。
说实话,和导演的关系真不大。
《失恋33天》的成功更多源于其精准的营销。
先是11月11日光棍节这一概念的营销。
团队以“失恋物语”
短视频营销引爆社交媒体,征集网友失恋故事,覆盖30座城市,播放量破2000万。
随后又推出“失恋博物馆”
线下展,陈列分手信、礼物等情感遗物。
微博起“失恋33天体”
造句大赛,诸多明星自参与。
这一套营销组合拳下来。
造就了《失恋33天》8万的成本斩获了35亿票房的奇迹。
《失恋33天》的成功,还离不开主创团队的“反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