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五 离国制期满还差两天彭玉麟领来一个年轻女子(第2页)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曾氏上《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

吁恳天恩收回咸命,在朝廷不必轻假非常之权,在微臣亦得少安愚拙之分。

"

朝廷接到这道奏折,在嘉奖他"

谦卑逊顺,具见悃忱真挚,有古大臣之风"

后,仍申前命,令"

其毋再固辞"

但曾氏还是呈递了一份《再辞节制四省军务折》,对朝廷说了一段极为重要的话:"

至于节制四省之名,仍恳圣恩收回成命。

臣非因浙事既已决裂预存诿过之意,倘左宗棠办理毫无成效,臣当分任其咎。

所以不愿节制四省、再三渎陈者,实因大乱未平,用兵至十余省之多,诸道出师,将帅联翩,臣一人权位太重,恐开斯世争权竞势之风,兼防他日外重内轻之渐。

机括甚微,关系甚大。

"

这段话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曾氏也因此获得朝廷的更大信任,自然,也就更不会答应他的请辞了。

紧接着,从京师频频寄来上谕:"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

"

曾国藩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

"

"

曾国藩节制四省,昨又简授协办大学士,其敷乃腹心,弼予郅治,朕实有厚望焉。

"

接到这一封封上谕,曾国藩受宠若惊。

他自己尚不知道,之所以有这一系列隆重圣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欧阳昱《见闻琐录》:"

咸丰末,肃顺当国,内外官争相趋炎附势,倚为泰山,甚或进重金营善地,几不可以数计;即无此诸弊,而书信往来,无人无之。

及得罪,籍其家,搜出私书一箱,内惟曾文正无一字。

太后太息,褒为第一正人。

于是天下督抚皆命其考察,凭一言以为黜陟。

"

肃顺垮台后家被抄,从家里抄出几大捆书信。

由于肃顺炙手可热的权势和有意笼络,各省督抚、带兵的将军都统,个个都与他书信往来密切,且信中极尽谄媚言辞,而惟一没有在肃府留下字迹的只有曾国藩。

这件事使两宫皇太后和恭王大为感叹,故而引为腹心。

曾国藩有感于依畀太重,一再恳请辞去节制四省之职,朝廷则一再不允。

他只得挑起这付重担,日夜与文武僚属商议归复金陵大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