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四 践诺开办金陵书局(第2页)

这样一件大事,怎么会忘记呢!

尽管王世全赠的那把古剑曾引起咸丰帝的怀疑,几乎招致不测之祸,尽管它也并没有如王世全所说的每到子夜便长鸣一声,但这把古剑的确曾对曾国藩起了鼓舞的作用,增加了他克敌制胜的信心。

后来,这把剑又激励曾国荃攻克金陵的勇气,果然仗剑进城,成了名垂后世的首功之人。

这把古剑真的是吉祥之物。

且不说船山公的学问文章为曾国藩倾心悦服,就凭这把剑,他也要践诺答谢世全先生的厚谊。

将两江总督衙门迁到江宁的那一天,曾国藩便想到在此设立一个印书局,先把船山遗集全部刻印出来,然后再将安庆内军械所华蘅芳、李善兰等人这些年来翻译洋人的书陆续印出,这是一桩嘉惠世人、贻泽后代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只是迫切需要兴办的事太多,再加上经费支绌,暂且往后推一下。

欧阳秉铨笑着说:"

涤生,这次在大夫第,我跟沅甫谈起赠剑刻书的往事。

沅甫大惊说:这里面还有这样的故事!

大哥送剑给我的时候,并没有说起王家的交换条件。

如此说来,这事该由我来办,但我现在有病在身,不能如愿。

这样吧,我捐银两万,请欧阳小岑先生具体经办,在南京设局,由大哥出面召集海内名儒编辑校雠,如何?因此,小岑先生也一道来了。

"

欧阳兆熊也笑着说:"

九帅仗义行此不朽盛事,使我欲辞不能!

"

"

哎呀呀,沅甫真是豪杰之士!

"

曾国藩高兴地大声称赞。

他心里清楚,老九本意,是想用两万银子买来一个重儒尚文的清名,用以替代老饕的恶谑。

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如愿,但这的确是个聪明的举动。

"

小岑兄能慨然应请,也是豪杰之士。

道光十九年,小岑兄独力出资刻印船山公十余种书,士林交口称誉,至今不忘。

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有沅甫的两万银子,想必费用已无虞,我再发函邀请些耆望宿儒,他们大概也会给我面子,就在城内正式筹建一个书局,名字就叫--"

曾国藩停了片刻,接着说,"

就叫金陵书局吧!

由小岑兄董理其事,世全先生的儿子中也请一个到江宁来。

"

"

就叫觉庵师的女婿来吧,他在兄弟中最有乃祖之风。

"

秉铨插话。

"

最好,就叫他来,家眷也带来,住在书局里。

小岑兄,你就花上三年五载,把船山公存世的所有著作,包括道光十九年已刻而后毁于兵火的那十余种,全都刻出来,每种印四五百部,广赠天下,让船山公的学问文章传遍海内,播我三湘俊士才学超众之令名,育我百代子孙知书识礼之人格。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