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还有一种说法,说张文祥为捻贼头目,所部八百人皆能战,屡败马制军。
马遣人说降,言辞恳切,张信以为真,与马歃血盟誓。
谁知降后八百部下全被马所杀,张侥幸逃走,遂与马制军结下血海深仇。
还有说张是漏网长毛,要为他已覆灭的天国报仇。
"
昨天,我去夫子庙闲逛。
升州茶楼赫然挂出一块粉牌,上书:苏州第一金嗓岳美娥演唱长篇评弹《金陵杀马》。
我一看奇了:案子还正在审,怎么评弹倒就出来了?我进茶楼一看,所有茶座全部坐得满满的,生意比以前兴隆十倍还不止。
茶博士带着我转了多时,才找到一个位子。
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在边弹边唱,我足足听了一个时辰,都给它迷住了。
弹词里说,张文祥的妻子被马制军奸污逼死,他立誓报仇雪恨,从杭州追到福州,又从福州追到江宁,前后六次都未成功,这次是第七次了,老天保佑,有志竟成。
那写弹词的完全站在张文祥一边说话,把马制军说得一无是处,百姓也借机发泄对官府的怨愤,都说张文祥是条好汉。
还有人当场出面为张文祥募捐,要为他修墓刻石碑,居然不少人捐了钱。
真正是怪事!
"
"
大人,叔耘说得好,这是件怪事。
"
赵烈文经过一番深思后说,"
依卑职看来,怪在两点:一是张刺马这件事的本身,二是为何传闻这样多,这样离奇。
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赵烈文的提问引起众人的共鸣,曾国藩也在深思:不久前的津案和眼前的马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案子。
一个卷入的人达数万名之多,凶手不易抓到,看似很复杂,但案件的起因、性质、是非,却是明朗清楚的,它的棘手,在于涉及到洋人。
一个卷入的人只有两个,凶手当场捕获,表面很简单,但它背后的原委却深不可测,今后不知在什么地方一步失足,便会跌落在万丈深渊中,不仅粉身碎骨,甚至也可能会像马新贻这样,背上许多洗不掉、辩不清的秽名恶声。
正思忖间,亲兵进来禀报:"
张大人来访。
"
"
请!
"
曾国藩边说边起身向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