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街边的"
惠民药局"
前,一位党项老妇正用西夏语向汉医比划着腰痛,药局学徒竟能用简单的党项语回应。
"
老人家,这是大华新制的活络膏,治风湿最有效。
"
学徒递过陶罐,又指着墙上的木牌,"
药局不收钱,凭里正发的惠民券就能领。
"
林冲点头,忽见街角围了群孩童,正盯着墙上的《耕织图》壁画。
画中汉人农夫与蒙古牧民同耕一田,党项工匠与色目商人共冶铁器,右下角用汉、蒙、党项三种文字写着"
各有所学,各有所依"
。
"
先生,这骑马的是大华皇帝吗?"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指着画中持蛇矛的将军。
"
正是陛下。
"
卖糖葫芦的老汉接过话茬,"
当年在卢沟桥祭天,陛下说老有所养,小有所依,如今咱巷口的慈幼院,连蒙古孤儿都能进去读书识字呢。
"
细雨中,林冲看见前方的"
工学坊"
灯火通明,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锻造声。
推门而入,只见各族青年正在学习组装火铳,墙上挂着"
天下为公"
的木匾,角落堆着给边疆将士的棉甲。
第三小章桂州烽烟
华武五年夏,桂州知州的八百里加急文书送至幽州:百越峒主联合五峒,截断灵渠漕运,扣押往来商队,声言"
汉人归汉,百越归越"
。
"
陛下,百越占据十万大山,藤甲兵善用毒箭,若强攻,怕是要折损火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