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林朝英语气稍缓,“看着不像恶人。”
王重阳颔首,对林烨略一拱手:“贫道王重阳。”
又指了指身旁青年,“这位是大理段智兴段公子。”
段智兴亦拱手为礼,笑容温和:“林兄客气了。”
林烨连忙还礼,手心全是汗。
他知道,王重阳与林朝英一生纠葛,此刻同路,多半是某次比武后的同行;而段智兴出现在终南,想来是早年游历中原,与王重阳结识——这段情节,金庸并未细写,却被自己撞上了!
“林兄似乎对我等颇为熟悉?”
段智兴心思细腻,察觉到林烨眼神中的激动并非单纯的初见敬畏。
林烨心头一紧,暗道失言。
他忙笑道:“晚辈久闻重阳真人武学通神,心怀敬仰。
至于段公子……大理段氏一阳指威名远播,晚辈也是闻名已久。”
这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激动,又捧了两人,倒也说得过去。
王重阳不置可否,林朝英却哼了一声:“油嘴滑舌。”
但眼神里的警惕淡了些。
“我等正要往大理一行,林兄若真迷路,不如同行?”
段智兴性情宽厚,见林烨孤身一人,便主动相邀。
林烨求之不得,连忙应下。
他知道,这一路必定波澜壮阔。
第二章大理途中,心事暗涌
同行的日子里,林烨渐渐摸清了三人的性子。
王重阳看似淡泊,实则心怀天下,言谈间常不离“侠义”
“苍生”
,对武学的理解更是深不可测,偶尔指点林烨两句(林烨自称略通粗浅拳脚),都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
林烨看得出,他对林朝英的感情极为复杂,既有敬重,又有因理念不同而生的隔阂,偶尔目光相触,总有种欲言又止的怅然。
林朝英则外冷内热。
她嘴上对王重阳诸多嘲讽,比如笑他“满口仁义道德,不如专心练武”
,却会在王重阳打坐时,悄悄为他披上御寒的外衣;她武学天赋极高,路上与王重阳切磋(多半是她挑衅,王重阳无奈接招),招式精妙狠绝,却总在最后关头留手。
林烨看得出,她对王重阳的执念,远比书中描写的更深。
而段智兴,真如书中所说,是个天生的贵族。
他待人温和,见识广博,对中原武学充满好奇,与王重阳谈得极投机。
他身上没有丝毫骄纵之气,见林烨对大理风土好奇,便耐心讲解,甚至教他几句大理话。
林烨常常看着他,想起后来的一灯大师,心中不禁唏嘘——这般意气风发的皇子,终将为情所困,遁入空门。
这日宿在一处客栈,林烨睡不着,走到院中,正见王重阳与段智兴在月下论武。
“……重阳真人的先天功,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晚辈听着,倒与我段氏一阳指的‘气走周天,聚于指端’有几分相通之处?”
段智兴的声音带着思索。
王重阳抚须笑道:“段公子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