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一章 连蒙带骗谈易理(第2页)

东晋时期,延续了汉时的风气,还是倡导研究经学,但这经学的内容,却和汉时大相径庭了。

汉时的经学,都被各大家族把控,几乎每个家族都有专有的经学,并掌控了这本经学的释经权,如东汉袁氏就是以孟氏易传家,全天下的学子要学此经,都要以袁氏的注释授业为准,通过这种手段,各大家族把控了学术舆论,从而影响朝中的官员任免。

但自魏晋采用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后,官员任免直接由士族推举,经学的意义被削弱,到了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战乱波及,很多家族遭受了灭顶之灾,很多典籍也都散失了。

而且南北士人在中原政权覆灭,天下崩颓的打击下,很多士人都变得心灰意冷,开始逃避现实,转向虚无缥缈的所谓谈玄论道。

加上魏晋门第更加森严,举官和经学关系渐行渐远,魏晋玄学开始取代两汉经学,成为了社会的潮流风气。

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崇尚老庄,玄字一词,便是出自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而《老子》《庄子》《周易》也被称为三玄,所谓谈玄,就是以这三本书为基础的。

而佛教在东晋时期开始兴盛,也是借了谈玄的风气,佛道为了让时人所接受,将玄学融入般若学传道,故高僧人人谈玄,彼时罗时东来,法显西行,佛教上下皆精研老庄,可以说这段时期,佛教是借助老庄之学传播的。

王谧前身跟随母亲李氏从建康离开的时候,自然也带了不少书籍,彼时王谧通读几遍过后,发现其大部分都是三玄典籍,当下便对顾骏说了。

顾骏听了,微微点头,又问道:“这些书中,郎君最精哪本?”

青柳在旁边捏着把汗,她自然知道王谧根底,这几年王谧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围棋上,其他时候多用来练字,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花在通读典籍上。

但这也怪不得王谧,古时认字易,甚至取得典籍也不难,最难的一关,是在通读释义上,便是所谓的释经权。

后世韩愈在师说中就提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两句话,便是老师的作用,帮学生断句,然后解答疑惑,学生才能明白文意,而只凭识字,是无法读懂书籍的。

而王谧这些年读书没有人指点,只能靠自悟,这种情况下能学多少可想而知,顾骏这次明显是带着考教目的,岂不是一问郎君就露馅了?

王谧毫不犹豫道:“周易。”

此话一出,不仅顾骏青柳,连门外的老白也脸色古怪起来。

老子庄子,在三玄中被视为玄宗,地位高,语句义理也清晰,容易互相交流,所以士人多谈老庄。

但周易却不同了,其成书虽然号称是最早的,但词句晦涩难明,且大多数并无定论,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说法,更麻烦的是,周易最初本是上古时卜祀所用的。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