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六章 繁华市景催人眼(第2页)

建康靠水,所需的粮食柴盐,绝大部分是通过水路运到码头,再贩售到码头附近的工场商铺进的,这也是大部分货船行商做生意到此止步的地方。

毕竟要从建康城中做生意,要打通很多关节,直接和码头附近的商人交易,虽然价钱要低一些,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疏通关系的成本,长此以往,他们便和码头工场商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而这些商铺进货的同时,也有向外售卖的柜台,很多平民百姓,甚至士人也乐于到码头购货,毕竟因为地皮的缘故,码头的货价,是比城内要低一些的。

彼时风气开放,道上行人,不仅有身着短褐布衣,脚穿草鞋的平民百姓,宽袍大袖,高踏木屐的士子,更有襦裙纱衣,发髻高挽的女郎,她们或乘车,或步行,驻足挑选货品时,毫不羞涩地打量着过往行人。

而路边的商铺,因为这些来往的客人种类繁多,不仅有货场,还有茶楼酒肆,商铺之前,更有无数地摊次第铺开,买卖字画的落魄寒门,甘蔗汤饼小吃的推车,装满渔货的竹篓,在王谧一行前铺开了一道长长的画卷。

相比身边婢女童儿的看到繁华市貌的欢欣雀跃之色,王谧的着眼点,却和其他人有些不同。

他虽也惊讶于码头的繁华,但他大部分目光,却是放在了这沿着码头铺设,极长极宽的步道上。

这个时代的道路,自然和后世的马路不能比,但其质料和整洁程度,还是引起了王谧的注意。

因为人流量极大,这步道经受踩踏的次数也极高,所以整条道路,几乎都是用石条拼接夯实而成,看上去极为耐用。

当然,毕竟这个时代铺路技术也是有限,石条间的缝隙也会有所松动,导致石条时有翘起,但王谧发现,很快附近商铺的人出来,拿着锤子将石条锤紧,同时用湿泥木碎填满缝隙,重新将道路修补好。

见此情形,王谧若有所思,都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但如果每人都能管好门前这点事,对街道整体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资源优化利用的做法?

王谧心道这倒是和后世沿街商铺的三包有些相似,在制度方面,华夏古人一直就在不断积累着经验啊。

而真正让王谧想不明白的,则是道路的整洁程度。

虽然马路两边有排水沟槽,但街道上面,是有牛马拉车经过的,牲畜排便是不可控制的,所以按道理说,街道上应该到处都是牛粪马粪才是。

但王谧却发现街道干净得像是时时刻刻有人打扫一般,他仔细观察,发现有些牛马的尾部,套着葛布麻袋做成的粪兜,心道这倒是个办法,但还有一大半没有套粪兜的,又是怎么回事?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