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十一章 时不我待寻破局(第3页)

但平心而论,东晋作为第一个偏安南方的正统中原政权,其控制的地区,不是后世那些丢失中原,缩在长江以南的政权所能相比的,因为这在近百年间,东晋从未丢失过江淮地区。

之前的时候,以前秦前燕之强大,都几乎没有越过黄河流域,换言之,两国大都是在黄河以北扩张版图,因为幽州凉州还有不少胡人割据政权,前秦前燕这些年用兵的方向,往北的次数反比往南要少得多。

两国不是不想打东晋,而是力有不逮,东晋将江淮地区的经营,完全交给了手握兵权,以桓温为首的北方士族和流民帅,这些家族子弟身居刺史之位,掌控了一州的军政财权。

这便是与东晋朝廷分庭抗礼的江淮势力,其从巴蜀到荆州豫州,再到徐州兖州,占据了东晋近半版图,也是和前秦前燕对抗的最前线。

在桓温等人的经营下,虽然北伐数次失败,但前秦前燕两国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打下江淮地区,三方就此形成僵持之势,所以如今东晋位子看上去像吴国,国力上反而像是魏国,是三方中最强的那个。

于是东晋朝廷在有江淮缓冲区保护的情况下,只需拉拢士族,得到他们的支持,便可以稳坐江东,收取赋税,过着安逸无忧的日子就行,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朝政大事需要商议?

而且江东土地辽阔,欠缺的是劳力,随着大批北方百姓逃难,江东人口增长,朝廷的税赋也大大增长,很多士族也更加富裕了,

于是这些年来,建康的士族风气越发显得缥缈务虚,无所事事的士族官员要么醉心谈玄,要么寄情山水,一时间文化百花齐放,道教佛教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只有王谧知道,这种看似美好的日子不会持久,北方的前秦正励精图治,虎视眈眈,在接下来十年,其平定了北地大大小小的胡人割据政权后,便要准备对东晋动手了。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东晋打赢了关键的淝水之战,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之后东晋朝廷不仅没有趁势进取,反而陷入了内讧,司马氏皇族排挤功臣谢家,谢安很快辞官归隐,东晋就此失去了一次绝好的北伐机会。

而刘裕崛起,也已经是淝水之战二十年后的事情了,东晋在数次内乱中彻底分崩离析,被刘宋取代,但刘裕最终也没有成功,华夏进入了近二百年,更为抽象的南北朝时代。

空荡荡的屋子里,王谧坐在柜台后的竹椅上,翘着二郎腿沉思起来,这其中能改变历史的关键契机,在哪一次事件呢?

不过王谧踏入洪流的日子,终于是到来了。

昨日顾骏过来,说王劭明日上午有空,让王谧做好准备,对于相隔数年的父子第一次相见,王谧自然知道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明天,便是自己在建康踏出第一步的关键之时。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