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2章(第2页)

这地方曾是汉武帝时梁王的封地,司马相如在梁王府写下《子虚赋》。

李白谈起相如就滔滔不绝,杜甫洗耳恭听。

又来了一位诗人高适,河北人,写过&ldo;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do;。

三个诗人游,比两个更痛快。

喝酒,携妓,纵情山水。

李白居首,高适次之,杜甫甘于末位。

李白的兴奋总是与神仙有关,而杜甫的兴奋只在眼前:李太白几乎就是神仙。

杜甫崇拜李白,最大限度地感受李白,恨不得变成李白。

如果说李、杜的这次交游具有某种历史性,那么,这种历史性,仅限于它向我们表明‐‐杜甫的真诚。

李白也一样。

大诗人全都真诚,对自然,对人事,善于学习,不怕被别人的魅力所吸引。

而小诗人则忙于摆谱,囿于他的自尊心。

纵观社会各领域,所谓自尊心,害了很多人。

生命力的强劲喷发,有时需要毕恭毕敬。

骄傲与谦虚,有时是一回事儿。

杜甫后来赞美李白,诗句直逼李白的核心处:&ldo;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rdo;‐‐李白的心思卓尔不群,导至他的诗篇无敌于天下。

杜甫还描绘李白:&ldo;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rdo;没有对李白的生命形态的特殊感受,写不出这种诗句。

杜甫的后半生不停地怀念李白,他形容李白的句子也成了千古绝唱:&ldo;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rdo;

而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则属应酬。

他可能写过就忘了。

三个诗人同游,文坛视为佳话。

但也不必过于激动,擂鼓焚香什么的。

那一阵,三个男人都是仕途失意,游到秋天散了,各奔前程。

高适四十岁以后仕途走大运,和他想要追随的陶渊明刚好相反。

《旧唐书》说:&ldo;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