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5章(第2页)

李白大事不糊涂,他的人道主义立场是鲜明的。

天宝十三年,朝廷第二次向云南用兵,遭到重创,他指责朝廷穷兵黩武,以教训的口吻对统治者说:&ldo;乃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rdo;

安史之乱,更蒙受异族侵略的耻辱。

他写道:&ldo;俯视河洛川,茫茫走胡兵。

&rdo;

他带着老婆孩子躲进庐山,情绪忽而高亢:&ldo;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rdo;忽而自嘲:&ldo;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rdo;

李白不是能救国于危亡的济代人,这真是一个痛苦的发现。

几十年长剑负身,眼下才是&ldo;拔剑四顾心茫然。

&rdo;赞美江山的大诗人被抢江山的大盗弄得焦躁不安,庐山虽好,却哪有好诗去配她。

他紧张关注局势,盼玄宗御驾亲征。

太子李亨跑到甘肃即位,是为唐肃宗,在场的官吏不足三十人。

玄宗躲在四川,等于退出了政治舞台,只好承认太子自立。

太子手中有兵权。

但是玄宗的第十六儿子永王李璘,手里也有兵权,负责长江流域的防务。

他沿江东巡,派人到庐山请李白入幕府。

这李璘有野心,想趁乱做皇帝。

玄宗逃蜀,兵权给太子,李亨相当于全军总司令,而李璘是长江防区司令。

李璘请李白出庐山,说明两点:一是他为日后登基招罗方方面面的人材;二是李白确实名气大。

山里的诗人岂知内幕?永王的使者韦子春三上庐山,终于使李白不顾妻子宗氏的坚决反对,出山了。

他很激动,写诗称赞韦子春是张子房一般的人物。

李白入永王幕府,享受很高的待遇,登上了永王东巡的楼船,参加若干军事会议。

他亲眼看见,东南一带的百姓,无不拥戴永王,视为救世主。

李白诗兴大发:&ldo;二帝巡游俱未归,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