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后来,二人都从按部就班的政府部门转入了大学。
蔡元培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鲁迅是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奠基人。
思想家每天上下班。
思想家夹着公文包匆匆走着,走过北京的一年四季。
鲁迅越来越烦那些敲门者,有时候对敲门者非常的不客气。
一个不愿意把别人当成敲门砖的人,自己也不愿成为别人的敲门砖。
有趣的是:鲁迅既不知道&ldo;门&rdo;是什么东西,又不知砖为何物。
脑子里满是民国、民族、历史、当下,门砖之类哪有踪影?
活在历史进程中并能意识到这种进程的人,眼里哪有鸡毛蒜皮、鸡零狗碎?而西方近现代,这种具备了历史感的人特别多。
中国从先秦到汉唐宋,目光长远者亦比比皆是。
民国初年,思想又在北京的一条小胡同里高速运转了。
鲁迅一头扎进古书、古碑、古佛经。
为了前行他回望着历史。
他辨认着黑暗。
黑暗的广大与深长,经由历史的惯性延续到民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割据……
鲁迅紧张辨认着黑暗的&ldo;核心物质&rdo;。
郁闷,痛苦。
历史的毒气与鬼气,也侵入鲁迅瘦小而坚硬的身躯。
欲辨认对象,他是要和对象近距离接触的。
针对历史的毒素,鲁迅必须以剧毒之身,携带着强大的异质性力量,跃入历史的深潭以毒攻毒。
他清点着历史的有毒物质,寻找那颗支配着无数吸盘的魔鬼般的章鱼头。
而历史自有闪光处。
鲁迅发现了魏晋文学和嵇康。
那是一个具有&ldo;人的自觉&rdo;的时代,读书人纷纷反抗儒学礼教,不惜以死相拼。
个体要成为自由的个体,付出了血的代价。
龙章凤质的嵇康四十岁赴刑场,乃是追求自由的个体在封建权力魔掌下的历史性的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