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作为孙子,他需要在送葬的时候端着遗像跪行很长一段距离,还需要守三天三夜的灵,对于年幼的他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他没有喊过一句累,抱怨放过一句苦,因为他真的好后悔。
从出生到现在,陪在他身边时间最长的就是奶奶了,对他最好的也是奶奶,可是他却把父母带来的委屈通通撒在了奶奶身上,没事就在奶奶后背上乱踩乱跳,甚至还把奶奶关在门外整整一个下午,本想在奶奶临终前好好说一声对不起,可老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或者可以说是他母亲剥夺了这个机会。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他知道流着泪说对不起没有一丝的诚意,他还知道眼泪只会成为推卸过错的一种工具。
不奢求得到原谅,不奢求得到安慰,这就是他的选择。
直到他离开的前一天晚上,直到他得知奶奶留下的唯一一句遗言后,终于没有再忍住蓄势已久的泪水。
“一定要照顾好孩子”
,这句话是说给他父亲的,却说进了他的心坎中。
原来,一直关心着我的只有奶奶,只是以前没有注意到,以后也没有可能再拥抱了。
这是男孩得出的一条最不愿面对的结论。
一无所有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无所有之后,才发觉并承认自己已经一无所有。
回到学校后。
男孩再次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先是主动提出把座位调到靠窗的地方,而后又手链了自己硬装出来的开朗。
下课的时候总会托住下巴静静地望着窗外。
他最要好的那个朋友反复问了许多次“你在想什么”
,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最多也就是被告知“我在看风景”
。
真正的答案他只想一个人知道,他是在变幻莫测的天空中不停找寻着那张熟悉的面容。
大概是由于他忽然流露出来的特殊气质,不少女孩都主动接近了他,对于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来说,一个人只要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自然就会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只是对于他来说。
这些都已不再是他需要的了。
身边有再多的人也终有离散的一天,耳畔有再多的关心也终有消失的一天,拥有了却留不住,留住了却又渐渐变了味道,到最后甚至还会失去缅怀和遗憾的资格。
凡是经历过悲欢离合的人往往都会知晓这个道理,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在一个不太合适的年龄而已。
停下笔,看了一下我总结出来的简短的故事,和写第一篇的时候一样。
许多心理都是我强行赋予给他的,可能会有一些不真实的感觉,甚至还有点博取同情的嫌疑。
在写他降生的内容里,我的确是通过他的讲述编出了一些不符合他年龄的东西。
也只能劝慰自己那时的他一定和我所想的是一样的。
不过在他沦陷的这几年里,我并没有无根无据地随意乱写,他留给我的一个破旧日记本里。
证明了他的成熟,我只是把他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一下而已。
……
“晴
今天晚上我又是一个人在家。
爸爸妈妈去了哪里我真的不知道。
或许我已经不在意他们做什么去了,反正问也问不出。
拉也拉不住,还不如让自己习惯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