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灰色的世界和不知什么颜色世界,你要挑哪个?”
“又是这种无从下手的题目吗?你总是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问题阻断我消极的想法呢。”
“总比鼓励你坚持奇怪的道路要好的多吧。”
“那如果现实和另一个世界变成一样的景色了,你又如何选择?”
他的反问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对我而言两个不同的世界早已是同样的景色了,不仅去过那边,也适应了那边的生活。
要说不同,那边的灰是一个整体,牢不可破,这边的灰是一个装饰,虚有其表。
“我还是会选择这边,因为迟早有一天现实的灰色会被闯进来的斑斓所击退。
我虽不是幻想主义者,也不会拿太过完美的构思安慰自己,但有些时候,那蕴含巨大动力的幻想仍是不可缺少的。”
“很大气的解释。
以前总是你想不开,然后我找时机帮助你,现在却成了我在向你寻求帮助,可笑啊可笑。
口口声声说你是弱者,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同样也是,甚至比你还要严重。
一年,我做了所有想做的事情,独自背负了夕沫留下的全部仇恨,本以为再回到夕城我可以没有丝毫内疚地送她离开这片海滩,结果刚送没多远便匆匆追了上去,完全不明白是因为不舍还是不忍,或许并没有什么所谓,反正最后狼狈不堪的还是我。”
“你终于说出心里话了,让我等的好辛苦啊!”
“现在你知道了,又会用什么金玉良言来开导我?”
“用你写在小说中的一段话:
我沉浸在这满载的回忆中
不会伤感试着如此私语
想起你柔柔余温
仿佛在呼唤着痛楚让人无法动弹
再见了你的声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满载的回忆伴我共步前行
这样就好
你当初写这些字的时候是什么心态恐怕已经记不清了吧,不过用在现在的你身上好像还蛮合适的。
你不是那种随意就能忘掉过去的人,所以只能背负,既然背负,哪怕相互之间充满了伤害,也请你和它友好相处。
毕竟它还代表着你曾经珍贵的时刻。”
“哦?原来我早就帮自己准备好锦囊了啊。”
“我记得有人曾这么评论作家这个职业:读者都在通过作品里的人物琢磨作家的心里,其实每一个作家都把自己的灵魂融入到了每一个文字中,有时候是一个词,有时候是一段话,都是作家写给过去或者现在或者未来的自己的。
也许一个作家一生经历的不是最丰富的,但他的脑海中必定上演过无数次悲欢离合。
你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没事时读读自己过去的作品说不定就能明白许多,再不济也能充填被夕沫扭曲了的时间和空间。”
“一年前你劝我去‘岛屿’上班,一年后又劝我读自己过去的作品,似乎你已经成了我的指路人呢。
先不说有用没用,但至少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你的钢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作用?”
“小说是坐着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了自己后写出来的,而钢琴却不是,从创作到演奏都必须将左右的感情融入进去。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揭露真实,那钢琴就是通过真实的音符烘托更为真实的情感,弹的次数越多,回忆的也就越多,到最后甚至会被自己的隐约拖入恶臭的沼泽中,就是觉察到了这点。
我才将自己的最爱由时常变成了偶尔。”
“还有这么一层解释啊,是我想的太简单了,不过我倒觉得你不妨多弹一弹,弹到自己腻烦了。
弹到自己主动去忘记那个旋律,然后闭上眼,创作新的曲子。”
“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没那个勇气啊,又不是在玩冲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