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陈剥丽的呼吸凝滞了。
这是晋商汇票上的密押暗记,和她在冰川账本、骨屑刑房、分形银票上见过的完全一致。
但这一次,它不是被刻上去的,而是活的。
那些蓝光在呼吸。
1.厌氧菌的密语
实验室里,生物学家林霜盯着培养皿,眉头紧锁。
“不是普通的生物荧光。”
她敲了敲显微镜,“这些细菌在银锭表面形成了一层电子传递膜,发光频率精确匹配晋商汇票的水印暗记——每17秒闪烁一次,间隔0.618微秒。”
“黄金分割数?”
陈剥丽皱眉。
“不,比那更怪。”
林霜调出光谱分析,“这是Shewanella菌,一种深海厌氧菌,理论上不该出现在陆地的银锭上。”
“除非……”
陈剥丽突然想到什么,翻出之前的数据,“除非这块银锭曾经沉在海底,或者——”
“或者它被故意‘感染’了。”
林霜打断她,“这些细菌能在金属表面建立电子通道,像生物电路一样传递信息。”
陈剥丽盯着培养皿,蓝光在暗室里忽明忽暗,仿佛在呼吸。
它们不是偶然长出来的。
它们是被人“种”
进去的。
2.冷焰的密码
深夜,陈剥丽独自在实验室,用液氮喷枪冷却银锭。
“咔嚓——”
银锭表面裂开一道细缝,蓝光骤然增强,磷火般的符号重新排列,这次不再是单个密押,而是一串数字:
“万历三十五年,截留盐课,壹佰贰拾万引。”
陈剥丽的指尖发颤。
这是冰川账本上消失的数据,是骨屑刑房里被蚀刻的条款,是分形银票自毁后残留的硫磺暗记。
而现在,它被一群细菌用冷焰重新拼了出来。
她猛地抓起通讯器:“林霜!
这些细菌不是自然生长的!
它们是人工驯化的生物密码机!”
3.电子幽灵
显微镜下,Shewanella菌的电子传递链清晰可见——它们在银锭表面织出一张纳米级的导电网络,像某种古老的生物芯片。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密押。”
林霜声音发紧,“这是一种生物加密技术,利用厌氧菌的电子传递特性存储数据,只有在特定温度、氧气浓度下才会‘解码’。”
陈剥丽突然懂了。
晋商不是用墨水或刻痕记录秘密。
他们用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