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明锦衣卫93(第5页)

漏洞条款的铁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严承影开始条理清晰地复原整个犯罪链条。

兵部职方司利用“废铁回炉”

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核销军械;晋商以每斤三钱的低价收购这些所谓的“废铁”

;倭寇则以每斤一两的高价转卖;最后,工部又以每斤五钱的价格回购。

他们巧妙地利用Ni^{2+}不易氧化的特性,精心伪造了这样一个罪恶的循环,每年竟吞噬了九边重镇30万斤军械。

当刑部尚书查验铁板血字时,更惊人的发现出现了——“卅”

字竟是用Fe_2O_3颜料书写,而这种辽东特有的赤铁矿粉,直接将线索指向了严世蕃流放辽东的旧部。

至此,所有证据环环相扣,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幕后黑手的真面目彻底揭露。

严承影这一系列凌厉的出击,用无可辩驳的证据,给予了腐败势力致命一击,让这场危害巨大的阴谋再也无处遁形。

3.技术背后的权力博弈

朝堂上的科技实证对决,不过是权力博弈的冰山一角。

徐光启手中的伽利略式显微镜,在礼科给事中卢兆龙眼中成了"

奇技淫巧"

,直指其违背圣人之道;硝酸银检测法这一科学利器,也被工部扣上"

夷夏之辨"

的帽子,试图以文化正统性压制技术真理。

严承影运用的分金术,明明是《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的传统工艺,却因沾染西方科学的影子,被对手贴上"

西学"

标签,成为政治攻击的把柄。

那些在《崇祯历书》编纂期间积累的历法争议,此时也如蛰伏的毒蛇,化作政治攻讦的利器,将科技辩论扭曲成党同伐异的战场。

当徐光启以倭甲镍含量(Ni%=7.9)与后金箭簇的关联,撕开军械走私的真相时,兵部尚书崔呈秀竟罔顾事实,以《农政全书》记载的甘薯种植技术源自吕宋为由,抛出"

徐氏通倭"

的荒谬指控。

这场本应基于科学实证的辩论,彻底沦为黑白颠倒的闹剧。

技术细节被恶意曲解,科学论证遭遇政治构陷,真理在权力的泥沼中寸步难行。

这场混战最终以八名工部官员下狱、三名言官遭受廷杖的惨烈结局收场。

看似正义得到伸张,实则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短暂平衡。

真正的镍矿走私网络,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下依然暗流涌动。

崇祯年间,直到煤山之上的那根白绫,也未能斩断这条罪恶链条。

技术的真相被权力的迷雾笼罩,科学的光芒在党争的阴影下黯淡。

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晚明的政治生态中,技术不仅是生产力,更成了各方势力争夺话语权、打击异己的工具。

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科学发现,终究敌不过权力场中翻云覆雨的手段,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

三、血色终局:罪人的自毁与灭口

1.工部侍郎的镍丸自尽:通敌网络的最后闭环

天启七年(1627年)寒冬,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京城街巷。

工部侍郎张文晖的宅邸前,锦衣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