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rdo;乐师们唱《清平调》,玉环领唱,玄宗伴以丝竹。
意甚厚,说明她很高兴,格外理解李白赞美她的诗句。
以她地位之尊,容貌之美,舞姿歌喉之曼妙,她得到的赞美,后宫佳丽三千,加起来也不如她。
李白即兴写几句,她就亲自出场,笑领歌辞了。
玄宗这才吹笛子,伴她的歌声与舞姿。
她跳&ldo;霓裳羽衣曲&rdo;,丰腴体态,却能把人跳得如痴如醉。
她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舞蹈艺术家,抵达激情状态,满园牡丹失色。
阅美无数的唐玄宗迷她到死。
如果杜甫见过她的舞蹈,也许再无激情写公孙大娘的剑舞。
李白的诗,玉环的歌舞,堪称绝配。
三首《清平调》,不入当代的名家选本:林庚、冯沅君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真遗憾。
照此标准,白居易正面描写杨玉环的、缠绵悱恻的《长恨歌》也应剔除。
而《李白大辞典》断言,这三首诗的基调是讽刺。
李白当面讽刺杨玉环?讽刺唐玄宗?真是奇谈怪论。
联系李白的生平,他写给地方官员的一封又一封求职信,以及他初入宫廷的心境,赞美贵妃毋庸置疑。
他斗酒斗胆,诗中用了暗示男女交欢的&ldo;云雨&rdo;一词,其他文人不敢用的。
现场气氛起来了,绝代佳人翩翩起舞,一双美目顾盼生情。
当时李白的眼睛有多亮?男人和女人的眼睛,亮起来不一样。
《唐诗三百首》的注释又说:&ldo;自是上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
&rdo;‐‐从这以后,皇上照顾李白胜过对其他的翰林学士。
李白本来就狂,从此越发得意。
小诗人在宫中只会谨小慎微,大诗人几乎想干啥就干啥。
刚入翰林院他也曾收敛,但很快狂起来了。
于是发生了两件大事: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
杨国忠是贵妃的堂兄,后来当上丞相。
李白奉旨写诏书,杨国忠为他捧砚,也许是尊重人材的意思。
后人联系杨国忠做了丞相以后的种种恶迹,将李白推到他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