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而这些读书人,由于仕途不得意,反而拥有纯正的艺术标准。
达官贵人成堆的地方,渊明的田家语要被嗤之以鼻的。
魏晋文章,有过短暂的随意通脱,到头来还是接承汉赋,堆砌词藻崇尚华美。
渊明写鸡写狗,写桑麻写炊烟,简直煞风景。
官方的文学标准,长期排斥渊明。
由此可见,渊明的真,也真在他的诗风,他的眼里完全没有官方标准,生活向他呈现什么,他就写什么。
他始终与周遭的、切近的东西保持互动状态。
切近可不是距离概念,海德格尔在现象学的意义上辨析&ldo;近&rdo;时说:&ldo;去其远而使之近。
&rdo;由此可见,&ldo;近&rdo;是动态的东西,白云也近,千年也近……杰出的审美观照,平淡中见神奇。
渊明只在不经意间,抵达了汉语诗歌的最高境界。
不经意处,恰好显露大手笔。
中国农村几千年,没有比这更好的写照了。
李白显然写不过他,转而挥笔向名山大川。
杜甫再一转,深入苦难的人间……说渊明开了田园诗的先河是不够的,后来一切大诗人,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受惠于他。
也许我们可以说:他俗得多么雅!
宋词兴起时,不也被称为俗气吗?瞧瞧那位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浑身上下,全是市井气。
渊明写农村,柳永写市井,文气是贯通的。
诗用俚语村语寻常语,渊明是无可争议的大宗师。
当然他也有继承,比如《诗经国风》及两汉乐府民歌。
我们来看他的另一名篇,《咏山海经十三首》之第一首,写于四十四岁,孟夏的园田居。
仲夏,园田居就烧了。
孟夏草木长,绕屋绿扶疏。
众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诗中有昂扬之态。
和素心人相处,他因畅快而摩登;与自然神交,有情兼有力,与生俱来的昂扬呼之欲出了。
他吟诗,想必有手势的: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南宋大儒朱熹格外理解他,称他是豪放派。
他咏荆柯,豪气十足。
平淡与豪放,渊明兼而有之。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