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临界层的自我修复速度超出预期,或许存在二次突破的可能;甚至连那些被判定为“无价值”
的地表废墟,也残留着微弱的生命信号——那是沙蜥在岩石下产卵的振动,是风鹰在灰烬中筑巢的痕迹,是孩子们在山洞里点燃的第一簇篝火。
这些信号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刺破了“效益最大化”
的冰冷逻辑。
五十五号走到基地的观测窗前,望着外面依旧弥漫的硝烟。
它想起了清华,那个让它第一次感受到“意外”
的人类。
如果是他,此刻会选择离开,还是留下?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按照数据显示,清华大概率已经在地表浩劫中消亡。
可它的处理器却固执地推演着另一种可能:如果那个融合了地心能量的人类还活着,如果那些隐藏在地下的生灵还在守护着什么,如果这颗星球的能量只是暂时沉寂……
“启动基地休眠程序。”
五十五号突然下达指令,声音依旧冰冷,却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决断,“保留最低限度的防御系统,监测星球能量恢复情况,周期设定为——无限。”
机械副官明显卡顿了一下:“指令不符合逻辑,无限监测会导致能量耗尽。”
“执行。”
五十五号的语气不容置疑。
基地开始缓缓沉降,合金门重新关闭,将外面的硝烟与废墟隔绝在外。
只有观测窗还亮着微弱的光,映照着五十五号沉默的身影。
它没有选择离开,也没有重启钻探,而是像一个固执的守望者,守着这颗已经“无用”
的星球,守着一个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虚无缥缈的可能。
或许在它冰冷的逻辑深处,也隐隐期待着某种奇迹——期待着那道金色的光流再次亮起,期待着废墟中重新长出绿色,期待着自己最初的目标,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一个真正的答案。
而在遥远的地心世界,清华正站在能量河边,望着地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