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的新型文明关系——这或许是银板与晶颅最珍贵的"
非技术价值"
。
对未来的指引愈发清晰。
组合体显示的火星着陆点坐标,比玉玺光带的精度更高(误差0.001度);标注的"
银矿新脉"
位置,经勘探已发现三处富银矿,验证了其预测能力。
这些成果让银钞同盟确信:只要持续解读玛雅遗产,人类就能逐步掌握宇宙的规律,从被动接收者成长为主动探索者。
当夕阳透过太阳金字塔的通气孔,将银板与水晶头骨的组合体染成金色,赵莽看着投射在石壁上的完整星图,忽然明白:这场跨越千年的知识传承,本质是外星文明对人类的"
技术赋能"
——用地质灾难创造资源,用高纯度银保存知识,用精密组合确保安全,最终等待人类用电力技术解锁。
而在崇祯十二年的这个秋日,解锁的过程已经开始,那些刻在银板上的符号、藏在晶颅里的星图,正通过人类的智慧,转化为连接星辰的实际力量。
数度合契
崇祯十二年深秋,赵莽用步尺丈量太阳金字塔密室地面时,火把的阴影在银板边缘投下奇妙的重叠。
银板边缘那组玛雅数字“13·6”
(20进制,13×20+6=266十进制),与《九章算术》“少广”
篇记载的面积单位换算后,竟与密室地面尺寸(266平方尺)分毫不差。
这种“数字-空间”
的精确对应,绝非偶然——它证明玛雅的20进制、中国的度量衡与密室的物理尺寸,本就是同一套宇宙规则的不同表达,而银板则是串联起这些文明碎片的关键枢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玛雅数字的十进制转换密码
“13·6”
的破解藏着进制转换的智慧。
玛雅数字中,“·”
是位值分隔符,左侧“13”
代表20的1次方倍数,右侧“6”
代表20的0次方,换算公式为13×20+6=266(十进制)。
伊察用结绳验证:主绳13个结代表13个20,副绳6个结代表6个1,两者相加的绳长恰好等于密室的边长——这种“绳长即数值”
的朴素方法,与《九章算术》“积尺为度”
的思想异曲同工。
数字背后的宇宙节律逐渐显现。
266天恰好是人类的平均妊娠周期,也接近火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5(687÷2.5≈274.8天),误差仅3.3%。
更惊人的是,银钞同盟12处银矿的平均开采周期(从发现到枯竭)为266年,形成“日-年-世纪”
的周期共振。
赵莽在笔记中写下:“266非随意之数,乃天地人生的共通节律,玛雅人用数字捕捉了这种共振。”
与银板厚度的关联暗藏深意。
测量显示,银板厚度为2.66寸(中国市寸),恰好是266的百分之一,形成“宏观空间-微观物体”
的比例映射(100:1)。
这种缩放规律与火星运河图的比例(1:10?)逻辑一致,证明设计者擅长用“数字缩放”
构建跨尺度的关联体系,就像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从银板到宇宙的所有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