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波(4门):轰击神庙正门的石墙,试图摧毁物理屏障;
-第二波(4门):瞄准神庙顶端的观测孔,企图破坏星盘校准系统;
-第三波(4门):覆盖神庙周围50米区域,压制可能的反击力量。
炮弹的落点误差控制在5米内,每3分钟一轮齐射,展现了欧洲军事技术的最高水平。
然而他们不知道,纳米银防御阵的&0t;弹性防御&0t;对物理冲击有特殊应对机制——就像海绵能吸收撞击力,银雾中的纳米银颗粒会通过高频振动(1421赫兹)缓冲炮弹的冲击波,使墙体承受的实际冲击力降低60。
防御阵的&0t;三层能量缓冲&0t;体系在轰击下启动:
1银雾衰减层:最外层的银雾通过颗粒碰撞消耗炮弹动能,使弹降低30;
2石墙弹性层:神庙石墙的石块间填充了纳米银砂浆(含10纳米银颗粒),受冲击时会像橡胶一样轻微形变,吸收20能量;
3核心稳定层:神庙内部的银液能量阵反向释放1421兆瓦能量,形成与冲击波方向相反的能量场,抵消剩余50冲击力。
这种多层次缓冲让看似坚固的重炮攻击效果大打折扣:第一轮齐射仅摧毁了神庙外围的三座石像,第二轮齐射才在石墙上炸开一个1米宽的缺口——这个缺口对防御影响有限,却暴露了炮阵的精确位置(通过炮弹轨迹反推),为后续光刃反击提供了坐标。
赵莽团队的&0t;损伤评估机制&0t;实时调整防御策略。
当观测到炮口火焰的频率(每3分钟一次),立刻判断敌军的攻击节奏;通过石墙振动频率(约5赫兹)计算炮弹重量(36磅);根据缺口大小(1米)确定炮阵距离(约800米)——这些数据通过银液中的量子信号传递,让各防御单元在10秒内完成协同调整,就像人体受伤后神经系统会立刻调动修复机制,防御阵也能通过实时评估优化资源分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玛雅祭司的&0t;声纹定位&0t;补充了数据不足。
他们通过倾听炮弹破空声的回音,能在3秒内判断炮阵的横向偏移(误差≤10米),这种基于经验的声学定位与赵莽的机械测量形成互补——在科技与传统的双重校准下,防御阵对炮阵位置的判断精度达到惊人的5米级,为光刃反击提供了精准坐标。
二、光刃反击的精准摧毁机制
水晶头骨的光刃系统在重炮轰击下切换为&0t;反装甲模式&0t;。
与防御时的&0t;威慑优先&0t;不同,此时的光刃强度提升至800c(足以熔化青铜),脉冲间隔缩短至2秒,攻击目标从武器转向&0t;武器+人员&0t;的组合——这种模式转换由赵莽通过玉玺的&0t;战斗旋钮&0t;触,旋钮转动1421度后,水晶头骨的聚焦精度从&0t;米级&0t;提升至&0t;厘米级&0t;,确保能击中炮管的薄弱部位(如炮尾与炮身的连接缝)。
光刃击穿炮管的过程遵循&0t;热疲劳破毁&0t;原理:
-第一束光刃(持续05秒)在炮管表面形成直径3厘米的熔坑,破坏青铜的结构强度;
-间隔2秒的第二束光刃(持续03秒)精准命中同一位置,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产生裂纹;
-裂纹在炮管射时的内部压力下扩张,最终导致炮管炸裂(无需光刃直接切断)。
这种&0t;精准点蚀&0t;比直接熔断更节省能量(仅需30能量),且能引连锁反应——当第一门炮在射时炸膛,飞溅的碎片摧毁了旁边两门炮,相当于一束光刃实际摧毁了三门炮,攻击效率提升3倍。
光刃对人员的攻击遵循&0t;非致命优先&0t;原则,但杀伤力可控:
-击中盔甲表面:800c的高温会瞬间熔化盔甲的金属扣,使甲胄解体但不伤及皮肉;
-击中武器:熔断火枪枪管或长矛矛头,使其失去攻击能力;
-极端情况(如敌军接近神庙核心):光刃会瞄准盔甲缝隙(如关节处),造成皮肉灼伤但不致命。
这种&0t;分级杀伤&0t;体现了防御的伦理底线:即使在激烈对抗中,仍保留对生命的尊重,用最小的伤害达成防御目标——就像外科手术中的&0t;精准切除&0t;,只清除威胁组织而保留健康部分。
光刃系统的&0t;多目标协同&0t;能力在实战中展现。
十三颗水晶头骨可同时锁定3个目标(4颗头骨聚焦一个目标),形成&0t;三角交叉火力&0t;:当一门炮被2颗头骨的光刃攻击时,另外2颗头骨会瞄准旁边的弹药箱,防止敌军更换武器。
这种协同让800米外的炮阵在1分钟内损失6门炮,攻击效率远传统的弓箭反击(需20分钟才能造成同等破坏)。
西班牙士兵试图用湿皮革覆盖炮管防御光刃,结果适得其反。
皮革中的水分在高温下瞬间汽化,产生的蒸汽反而加了炮管的热胀冷缩,使光刃造成的裂纹更快扩张——这种基于经验的防御手段(湿物防火)在量子技术面前失效,证明传统战争经验无法应对能量武器的攻击模式。
三、银雾纳米银的活靶标记效应
银雾中的纳米银颗粒是天然的&0t;量子追踪器&0t;。
这些直径13纳米的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会通过静电吸附在敌军的铁制盔甲上(每平方米可达1300万个颗粒),且不会被擦拭或雨水清除——这种吸附力来自量子层面的&0t;范德华力&0t;,比普通的物理附着牢固100倍,就像苍耳子粘在布料上,一旦附着很难脱离。
标记效应的核心是&0t;量子纠缠定位&0t;:
-盔甲上的纳米银颗粒与神庙中心的银液保持量子纠缠;
-颗粒会随盔甲移动产生微小振动,这些振动通过纠缠态实时传递给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