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20续1(第9页)

中国古建筑专家放大模型细节,工厂的支撑结构借鉴了赵州桥的拱券设计,能将陨石撞击的冲击力转化为能量储备。

玛雅天文学家则现,生产线的作息时间完全遵循半人马座的恒星周期,“就像玛雅人根据星象安排农耕,从不强行改变节奏。”

胡安的现场演示引一阵惊叹。

他将汞齐合金倒入模拟的新星物质中,那些金属没有生剧烈反应,而是像溪流般渗透、融合,最终形成稳定的能量块。

“这就是秘鲁人的智慧,”

他举起样本,“我们的祖先说,对待金属要像对待朋友,强行命令只会招致反抗。”

尾声

当第一台按照蓝图制造的纳米银打印机启动时,赵莽站在观测台上眺望星空。

机器运转的声音并非刺耳的轰鸣,而是像风吹过银矿的低吟,与半人马座传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形成和谐的共振。

打印出的第一个零件——飞舟的导航仪,表面刻着三族文字共同书写的“顺”

字。

林夏的实时数据显示,工厂的能耗仅为传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因为所有工序都巧妙利用了天体引力和恒星辐射。

胡安来秘鲁矿场的照片,新搭建的原料处理站与周围的山脉融为一体,银线网络沿着自然形成的沟壑铺设,像给大地系上了银色的丝带。

深夜的工坊里,赵莽看着量子银液在星尘炉中安静流淌。

它们不再像最初那样狂暴,而是遵循着某种温柔的韵律,正如蓝图最后一页的批注:“最好的技术,是让自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窗外,半人马座的星光恰好落在工作台的《天工开物》上,仿佛跨越光年的握手,印证着所有文明共通的智慧。

第四卷:星尘铸就的星际路

第十章地外接触的实证

星尘代码

赵莽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绿色脉冲时,实验室的老式挂钟刚敲过凌晨三点。

液氮罐在角落出细碎的沸腾声,像某种深海生物的呼吸。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指尖在触控板上划出一道弧线——蟹状星云的辐射图谱突然在屏幕中央绽开一朵对称的光斑,如同被谁用圆规精心勾勒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t;这不可能。

&0t;他喃喃自语,伸手去摸桌上的溶咖啡。

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键盘上,溅起的涟漪与屏幕里的脉冲波纹奇妙地重合。

作为国家天文台新星遗迹观测组的组长,赵莽研究蟹状星云已有十五年。

这个公元1054年被北宋天文学家记录的新星残骸,始终以稳定的射电辐射向人类诉说着恒星死亡的壮丽。

但今晚,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捕捉到的信号,打破了所有已知的天体物理规律。

&0t;三十七个脉冲,间隔精确到毫秒级,重复周期237秒。

&0t;助手小林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0t;更奇怪的是,这个频率在可见光和x射线波段同时出现,就像整个星云在同步闪烁。

&0t;

赵莽调出过去十年的观测数据对比。

屏幕上,新捕捉到的脉冲序列像一串整齐排列的珍珠,镶嵌在原本混沌的辐射背景中。

他忽然想起大学时听的无线电爱好者讲座,那些摩尔斯电码的规律间隔,与眼前的脉冲有着诡异的相似。

&0t;把脉冲转换成二进制试试。

&0t;他按下回车键时,指节因为用力而白。

转换后的0和1在屏幕上滚动,最终凝结成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

小林打了个哈欠:&0t;会不会是设备故障?昨天暴雨雷击过接收天线。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