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学生素质的具体规定。
一般由各学校或各专业根据教育目的,结合自身任务制定。
培养目标是开展教育实践的“指南针”
,培养工作的各环节必须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最初,理科高中的创办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为理科资优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机会;二是贮备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理科高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并结合未来国际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社会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
具体而言,学校主要从知识、能力和品质三个方面对培养目标做了规定。
通过词频分析,笔者总结出上述培养目标的关键词:“科学数学”
(5次),“社会”
(4次),“领军人物卓越学生”
(3次),“全球化”
(2次),“科技化”
(1次),进而归纳出理科高中普遍性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在以全球化、科技化和文化多元等为主要特征的未来社会中有所作为的科技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富有时代特征。
在各校的培养目标中,全球化、终身发展、知识社会、多元化等关键词一再被强调。
此外,理科高中还进一步思考知识经济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技能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培养学生的生产力、公民素养、批判性思维、多元文化适应性等目标。
这些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是目标高远。
理科高中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且定位高。
学校没有把自身定位于为了升学或就业的过渡型教育,而是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强调努力使学生能立足于未来社会,成为社会或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三是特色明显。
理科高中是以理科资优生为培养对象,以理科教育见长的特色学校。
这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即提出努力创造理科学习氛围,促进理科学业水平提高,将学生培养成科技拔尖人才等目标。
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体现出学校对理科资优生培养的定位认识清晰。
四是内容具体。
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能够更好地引领教育实践。
理科高中将培养目标细化至知识、技能及思想等层面,并确立了具体的培养指标,避免说大话、说空话。
例如,一些学校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公民素养、科学道德等品质。
综上,理科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学校积极主动与社会发展对接,认真思考高中理科资优生培养内涵之后而确立的,符合学校的培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