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readx;
正式选举的规矩,写下心目中的人的外号以及所属之后,点确认就能提交。
另外,五分钟内可以撤回,跟早上票选候选人时是差不多的。
结果,从开始都结束,整个投票过程一共持续了二十多分钟。
直到确认了最后一张选票也已经超出了五分钟的撤回期限之后,主席台上,塞隆控制着整个机器系统,开始归总以及点票了。
“除了一百零七票弃权以外,其他人都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
而根据既定的规矩,每个势力只能算作一票;势力内部有分歧的话,少数服从多数。
很庆幸没有出现某个势力几个人分别对几个候选人投票的情况。”
从塞隆那接到结果之后,还是由美队来主持——宣读,“现在最终结果出来了,现在让我们看看各位候选人的得票情况。”
说到这里,美队看向塞隆。
后者点了点头,然后跟全息投影系统“交流”
了起来。
“第九名,一号,利维坦。
得票数:5。”
好吧,这个结果真心没有太多意外。
这个出自神秘的利维坦的神秘家伙因为在演讲时的狂妄得罪了很多人,以致于最终的得票数竟然连自己当上候选人时的提名数都比不上,还真有够讽刺的。
顺便说一句,提名的时候可以不公布票数、不排名次,但到了最终的投票就不一样了。
没有数据难以服众啊。
这跟当初决定圆桌代表时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圆桌代表们规定了必须来自某个势力,而且数量有七个之多。
他们在互相监督之下,可以最大限度地代表与会人员的诉求。
可是指挥官不一样,它只能有一个主人,而且没有必须出自势力或者个人的限制。
这个位置在受到诸多监督的同时,也有着比任何一个圆桌代表都要高的话语权。
因此,公布名次这是基本的了,每个候选人的得票情况也要亮出来。
直观地展示候选人之间的差距,才能很大程度地消除不安定因素。
毕竟这次选举里每个势力团体只有一票,起关键作用的是散人们。
他们可不会理会什么平衡、妥协什么的。
必须用最直接的数据让那些敢爱敢恨的家伙们满意。
这个不难理解。
回到正题。
第九名之后是第八名、第七名。
这两个跟陪跑没有区别。
得票数都紧紧达到了提名的标准,分别是20和23。
然后是……
“第六名,阿尔德里奇基里安,a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