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与此同时,朝堂上发生了另外一件震动不小的事情。
尚书台副官,当朝尚书仆射王劭请辞。
尚书台在东汉曹魏时期起,便权力极大,同时掌管政务军务,主官是尚书令,副官为尚书仆射,相当于宰相。
到了晋朝,则是设立中书台,主官为中书令,主管军务,尚书台则是专管政务,下设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便是后世六部的雏形。
除中书令掌管军务外,还有太尉,大司马,大将军,但这三者多是荣誉而非实权。
真正有实权掌兵的军职之首,名都督中外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全军总司令,如今这个职位,是大司马桓温所兼,其坐管北地七州军事,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之下第一人。
所以说,都督中外军事,尚书令,中书令是东晋朝廷实际上权位最高的三人。
而且虽是王述学尚书令,因其多病,实际上还是大部分时候由王劭主管朝事,是如今事实上的宰相。
就在这种情况下,王劭突然向朝廷请辞,等于是撂挑子。
而另外一件传言,则是自昙死后,四年间一直拒绝朝廷征召的郗氏家主郗?,准备接受朝廷任命,出任中书令。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不下于王劭辞官,甚至犹有过之,因为氏作为和司马氏皇族深度绑定的家族,在沉寂四年之后,终于是再度现于庙堂,其和桓温分庭抗礼之意,不言而喻。
而这此时被桓温推举为尚书仆射的王劭辞官,更是显得意味深长。
联想到前几年里,谢氏家主谢安从桓温麾下辞官,辗转从吴兴太守,回到建康做了中护军,重新回到朝堂核心,一众士族官员心中更是惊疑不定,新帝登基不到半年,就准备正面和桓温摊牌吗?
众人打定主意,先观望一段时间,看清形势再决定如何站队,于是郗?门前固然还有些到访的,但王劭门前,就堪称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王劭这几日里面,见的都是王氏族人,向他们表明自己主意已定后,族人们倒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王氏确实有这个底气。
琅琊王氏王导这支,子弟虽然并不多,但都是在朝廷和桓温手下为官,地位超然,王与马共天下不是随便说说,这是其他任何家族都无法相比的。
且王氏自王敦之乱后远离军职,多为清贵闲职,所以王劭的去职,在王氏内部只是微有波澜而已。
王劭府上,到访的郗夫人面露惊讶之色,“小郎真的和娣妇和离了?”
“难道是因过继之事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