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个戴眼镜的士官讥讽道。
“牛匹的狠嘛!
你说是獾,难道它就是獾啦?凭什么呀?我还可以说它是变异了的野猪呢。”
那战士还不服气。
“嗯,哥们还是有进步的,虽然爱钻牛角尖,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它就是獾类动物,系幼獾、猪獾、狗獾之类,民间有的称它为狗獾子或果子狸,这东西多栖息于丛山密林、坟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杂,喜食植物和小哺乳类、小爬行类动物等。”
“你咋知道得那么详细呀?难不成你们家还有人饲养它?”
“这家伙还用人工饲养?在我老家遂宁市大英县金元乡就经常发现它,之所以全身雪白,身上的绒毛稀少,是因为患上了几率达十万分之一的白化病,引起基因突变所致,这一带所有动物都患有白化病,大熊猫、老虎、大象都有此类现象发生。”
看样子,这是一个遂宁籍战士。
“呵呵,原来如此,兄弟我受教益了,谢谢!”
那个战士有些服气了。
队长陆剑涛提醒队员们尽量少说话,以免分散了注意力,要求人人眼晴要紧盯前方,两只耳朵都要屏声静息地倾听着四周围的声响讯息,要保持高度戒备,马上也许有老虎出现呢。
可他们走了好长的一段路程,也没有看见预想中的老虎出现。
突然,有一个队员们发现尚末化净的雪地上,有几个巨大的“人”
脚印,该脚印的前掌、后掌非常清晰地印在雪地上,前掌有一瓣一瓣的五个散开的脚趾头印。
在这些大脚印的不远处,留下了一些动物不少的粪便,和密密麻麻大小不一且杂乱无章的爪印,甚至,旁边还有动物遗下的毛发和一些血迹,显然有博斗、抓扯的痕迹。
种种迹像表明,动物们在这里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求生博斗,也可能是受伤后逃脱了,也有可能成为了巨大脚印的动物的战利品或劳动成果了。
队员们围着这几个大脚印打转,纷纷猜测这到底是何种东西,有战士说:“这是野人的脚印,因为这儿是原始林区,以前传说经常有野人出现。”
“啊?野人?没那么玄吧?”
“事实上就有那么玄!
你瞧瞧这么大的脚印?”
有个战士拿出了尺子来量,然后惊奇地说道:“你们看,光这脚印,就长43公分,多长的脚啊,而脚宽最窄的地方15公分,最宽的地方17公分,好大的脚啊,咱们再看这个脚印,简直就像人走路一样的嘛。”
“对呀!
这分明就是两条腿往前走的,因为你看不出它脚印有重叠(或重复)的地方,而且前脚跟到后脚尖之间的距离是一米六到一米八之间,有的远点,有的近点,所以,我也认为是野人。”
另有一战士不服气地说道:“有那大跨距的人?那他得多高多大呀?我看这断然不是野人的脚印,而是应该是棕熊留下的。”
立刻就遭到有人反驳说:“驴唇不对马嘴!
棕熊的爪印呈梅花形,与这样的‘人形’脚印根本没有可比性,这纯属就像是放大了的人脚印嘛。”
有战士一听,立刻兴奋地补充道:“我终于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