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章(第2页)

第二章英雄辈出的时代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

李济从清华大学转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就职,离不开时势造英雄的际遇,但更多的是他自身的学识与人格光辉所铸就的必然结果。

以李氏在天下儒林中所具有的身份、地位和声望,倘若一生没有入主中研院史语所,并位居前几把最为显赫的交椅,不仅是不可思议的,同时亦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人类学这门科学的损失。

1928年10月底,李济以清华研究院导师的身份赴美讲学归国,路经香港,就在停留的短暂空隙,与一位在中国未来政坛与学界掀起滔天巨浪的重量级人物‐‐傅斯年相遇了。

关于二人初识的经过,李济后来有一个简单的叙述

:&ldo;因为我向来不曾到过广东,所以顺便到广州去看看。

又因为我不懂广东话,而那时刚成立的中山大学,有许多从北方来的教授在那儿教书,我也不知道有什么人在那儿,我只是去碰碰看。

谁知一去,在门口碰到清华的老教授庄泽宣先生,我们彼此很熟。

他一见我就说,你什么时候来的?正有人在这儿找你呢!

快去快去!

我带你见他去!

我不免吃了一惊,问他什么人要找我呢?他说:这个人你也知道的,就是傅孟真先生。

&rdo;李济大吃一惊,他虽没见过其人,但在美国的时候经常听罗家伦谈到其人在五四运动中的所作所为,心中不免生出一种敬佩之情,于是便随庄去见傅。

李济说:&ldo;他跟我谈的事就是在中央研究院办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件事。

谈了不久,他就要我担任田野考古工作。

&rdo;[1]正是这次会谈,决定了李济未来50年的考古学术历程。

李济偶然结识的这位傅孟真,名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1896年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兼破落贵族家庭,其七世祖傅以渐乃大清开国后顺治朝第一位状元,后晋升为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掌宰相职,权倾一时,威震朝野。

傅以渐之后,傅门一族家业兴旺,历代显赫,故聊城傅宅&ldo;状元及第&rdo;的金匾高悬于门额,在当地有&ldo;相府&rdo;之称。

据说傅以渐的这位后世子孙‐‐傅斯年,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儒学经典,号称&ldo;黄河流域第一才子&rdo;、继孔圣人之后二千年来又一位&ldo;傅圣人&rdo;。

这位现代&ldo;圣人&rdo;经历了十余年家塾与官学训练,于1913年18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一类甲班就读,凭借其深厚的国学根基与聪颖头脑,连连夺魁,四年考试三次列全班第一,一次屈居第二。

1916年秋,转入国学门继续深造,大有羽翼丰满,一飞冲天之势。

而这个时候的傅斯年自我感觉良好,一般的同学甚至教授很难被他放在眼里,气焰之盛为同学侧目。

据傅的同班同学伍淑回忆说:&ldo;民国五年下半年,(我)在北大上课的第一天,大约在一个上午,上什么历史,一位有长胡子的教员来了,分到三张讲义,仿佛都是四个字一句的。

上课半小时,黑板上写满了讲义校勘记,感觉到乏味,于是开始注意班上的同学;发现第二排当中一位大胖子有点特别,因为教员的眼睛,老是注意他的身上。

下了课,这位胖子同一位像阿拉伯马一样的同学在课堂的角落谈起天来了,围起一班同学来听,议论风生,夹杂些笑声,我就很欣赏他的风度,到他台子上一看,放了几本检论,上面有了红色的批点,却没有仔细去看它。

下了课,回到宿舍,才打听到他就是山东傅斯年。

有几个老同学就说:&lso;他是孔子以后第一人&rso;,这是我对孟真的第一个印象。

&rdo;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