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6章(第2页)

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即有进攻上海,迫近南京之势,华北、华东陷入全面危急。

面对危局,身兼多职的朱家骅显然已无法继续兼顾中研院事务了,只好请傅斯年出面代理。

傅氏顾及各方面的情形,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

因而,从庐山回到南京的傅斯年,开始以事实上的总干事身份处理中央研究院各项事务,史语所只是他掌控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罢了。

就在傅斯年上下奔波,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了。

1937年8月13日,驻上海日军与中国张治中部第九集团军因虹口机场的&ldo;大山勇夫&rdo;事件发生磨擦并交火,日军乘势向江湾、闸北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举世瞩目的淞沪抗战拉开了序幕。

8月14日,蒋介石任命冯玉祥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上海对日作战。

同时电令京沪警备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张治中对日军发动总攻击。

自此,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面笼罩在战火硝烟之中。

[30]

8月15日,日本政府动员两个师团派往中国,并成立作战大本营,中日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就此踏上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不分胜负决不罢兵的不归路。

8月17日,国防参议会最高会议在南京召开,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等学界要人出席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傅斯年力主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以及平津重点大学,内迁长沙与南昌一带城市暂避。

这个请求得到了多数入会者的响应与支持,很快形成了政府决议。

蒋介石受全民抗日激情影响,下定决心与日寇一战。

鉴于中国军事力量最多可支持六个月的现状,又希望在外交上得到英美等国的同情和支持,决定派胡适出使美国;蒋百里出使德国;孙科出使苏联,争取国际社会同情与援助,压制日本的嚣张气焰。

8月23日,日军将领松井石根率领第三、第十一师团在吴淞登陆,日军实力大增。

9月11日,日军第九、第十三、第一○一等三个精锐师团抵达上海,与先头部队兵合一处向中国军队发动全线攻击,中国守军拼死抵抗。

蕴藻浜、苏州河之战,双方死亡惨重,成堆的死尸阻断了航道,血流成河,浜水皆赤。

面对敌军强大攻势,中国军队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作战组组长刘斐等将领向蒋介石提出,淞沪会战当&ldo;适可而止&rdo;,中日军队武器装备悬殊,我军不要再做无谓牺牲,应从长计议,命令各部向吴福线国防工事转移。

蒋介石踌躇再三,在攻守之间摇摆了几天后,闻见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增援部队正陆续到达淞沪战场,遂决心与敌拼个你死我活。

9月10日,蒋介石日记云:&ldo;各部死伤大半,已觉筋疲力尽,若不支撑到底,何以慑服倭寇,完成使命也?&rdo;[31]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