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rdo;[9]
吴宓日记中的k,是吴在清华园的女学生兼恋爱对象,卢沟桥事变之后受聘北平图书馆,未及上班便随吴宓南下,向迁往长沙的北平图书馆报到。
面对敌人的轰炸,吴宓对既无社会生活经验,又像乱世漂萍一样稚嫩的k的担心胜过自己。
按吴宓的说法,k之南下,是自己力劝的结果,吴必须担负起照料保护的责任,方对得起k本人和她的家人。
吴宓认为自己&ldo;虽爱k,然以年龄悬殊,决不强求,只愿以至纯洁之心护助之。
惟上帝鉴我忠诚,降福于k母女二人&rdo;云云。
时年44岁的吴宓,自北平至长沙,再至昆明西南联大,所爱恋追求的女人不只k一个,而是有十几人之多,但拉拉扯扯一晃九年过去,吴氏过了知天命之年,不但无丰硕收获,抱得几个美人归,连一根毛也没有得到,徒令时人和后人扼腕‐‐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管,接着继续看吴宓日记对敌机轰炸长沙的记述:
11月25日,&ldo;宓于正午12:00归抵圣经学院,而毛应斗君仍坚欲请宓宴叙,遂同步至中山北路易宏发餐馆,进西餐。
甫食一汤一菜(时为1:30),警报忽响,飞机倏至。
是日却未投弹。
宓静坐餐室中,毛君甚惶惧,奔避馆中前后各处。
宓祷如前,且与餐客中之军官(南京来者)谈。
3:00警报解除,乃偕毛君步归。
&rdo;
11月26日,&ldo;下午1:00偕毛玉昆乘人力车拟赴湘雅医院,探wattendorf华敦德病。
中途,警报忽传,市人奔窜,警察禁止,不听。
宓等乃舍车步行。
至北大路,被阻。
为警察拥入衡粹女学内,键户,与诸避难者坐厅中,移时,警报解除。
&rdo;
11月27日,星期六,阴,微雨。
&ldo;上午11:00,警报传来。
宓时在圣经学院,乃随众至办公楼地室中藏避,校中师生皆集于是。
或新交故知,互道寒喧,又述情意。
此地室中,乃如一交际会。
宓忆《左传》&lso;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rso;宓惟忧念k。
守和(南按: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表字,对k小姐也有一举拿下的意向,吴宓对此甚为恼怒和焦虑)亦往来寻k。
宓见慈(南按:吴宓曾爱恋之女生)等,独不见k。
飞机回翔空中。
楼外院中草场,则平铺一极大之美国旗。
12:00警报解除。
宓等出。
&lso;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rso;焉。
&rdo;
敌机不断前往长沙轰炸,且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圣经学院周围展开,显然是有备而来,或为专门对付三校与中央研究院高级人员,于是便有&ldo;内部间谍引导日机&rdo;的说法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