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抱歉,或许我听错了,你是想要本餐厅提供?”
老亨利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是其中那个首字母是O的单词,他再熟悉不过。
电话那头响起一阵笑声,对方兴致勃勃地大声重复了一遍:“鸦片!
砒霜和鸦片!
你们餐厅一定有卖,毒药不正是你们的特产?”
老亨利深吸一口气,就如许多年前他接到这类电话一样,沉声回答:“抱歉,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请停止你的恶作剧。”
他挂上电话,从手指到手臂都在微微震颤,以至于要花点儿力气才能攥紧水仙花。
骚扰电话,这很常见,尤其对他们这些开在异国的中餐馆。
老亨利清楚地记得,他还没有洗碗池高时就在熊猫饭店帮忙。
那时候为了方便顾客订餐,他父亲斥“巨资”
在餐厅安装了一部旋转拨号盘电话机。
时常就有人打来恶作剧电话,模仿蹩脚的中式口音订外卖:“我想订一条死狗剥了皮的猫红眼珠蝙蝠……”
诸如此类。
鸦片也是经常被提起的。
在那个时代的漫画和电影里,总有一张黄色面孔被这种邪恶的烟雾笼罩,因而显得越发得神秘和邪恶。
这类骚扰电话维持了许多年,在七八十年代谈味精色变的“中餐馆症候群”
席卷欧美时,更是密集如热线。
他曾经记下过骚扰的号码报警,也尝试申请服务商对这些号码屏蔽。
但是骚扰源源不绝。
除了骚扰电话,熊猫饭店还遭遇过不止一次的恶意冲击。
砖头、木块,砸在门面上的鸡蛋和番茄……最严重的一次袭击,有人假装来餐厅用餐,点燃一个鞭炮,丢进后厨的食材储存箱。
那一次微型爆炸导致两个学徒受伤,其中一个在惊慌中打翻油锅,只差一点儿就被滚油溅入眼睛。
直至时代变迁,“中餐馆症候群”
变成一个过气老梗,同“傅满洲”
、“黄祸”
等字眼一起蒙上历史的尘埃。
老亨利靠在前台,眼前阵阵眩晕。